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人才 >> 正文
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 《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7日 09:40:14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 《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近日,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全文如下。

  为切实解决我省人才评价机制中存在的分类不科学、评价标准单一、评价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评价手段趋同、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够、评价监管和服务保障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改革创新人才评价体制机制,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打造更加优良的评价环境,吸引激励各类人才在云南建功立业,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实施,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立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定位,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目的,加快建立导向明确、分类科学、规范有序、公正透明、竞争择优,具有云南特色的人才评价体制机制,在全省上下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二)基本原则

  —— 坚持党管人才,服务发展。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和人才评价激励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党对人才评价工作的领导,将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推进新时代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中来,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 坚持遵循规律,科学公正。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以精准客观评价人才价值为核心,突出政治、品德、能力、业绩、贡献评价导向,分类建立体现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的评价标准,健全科学、规范、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让各类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

  —— 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推动各行业人才主管部门转变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干预,使人才评价更加独立公正。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同行专家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强化人才评价服务监督保障。

  —— 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针对各类人才评价中存在的机制束缚、政策限制、简单粗放、监管缺位等痼疾,重点聚焦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需求,精准施策,着力破除人才评价领域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评价环境。

  (三)目标任务。通过3年左右的改革,实现我省人才评价分类更加精准科学、评价标准更加合理有效、评价方式更加务实多元、评价程序更加规范公正、评价激励约束机制更加健全完善、服务保障监督更加有力。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技术技能等重点领域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族特色人才以及企业、基层一线和青年人才评价机制创新发展,全省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基本形成,人才总量进一步增加、质量进一步提升、作用进一步发挥、满意度获得感进一步增强,识才爱才用才容才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二、分类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标准

  (四)科学分类精准评价。根据人才的职业属性、学科类别、岗位特点、发展方向等,精分细化,健全符合我省人才发展需求的分类评价体系。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和职责,按照共通性与特殊性、水平业绩与发展潜力、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分类建立健全涵盖政治、品德、能力、业绩和贡献等要素,契合实际、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建立评价标准动态更新调整机制。

  (五)强化政治和品德评价。突出政治引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将人才政治规矩、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作为人才评价重要内容,进行政治品德和业绩能力双重考察。加强对人才科学精神、职业道德、从业操守、个人私德等方面的评价考核,倡导诚实守信,强化社会责任,抵制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从严治理弄虚作假和学术不端行为。完善人才评价诚信体系,建立诚信守诺、失信行为记录和惩戒制度。探索建立基于道德操守和诚信情况的评价退出机制。

  (六)合理设置评价标准。突出凭能力、实绩、价值、贡献的人才评价导向,打破当前过于偏重学历、论文、资历、人才计划头衔、荣誉性称号等评价倾向,注重考察人才的专业能力、技术水平、创新价值、履职绩效、成果贡献,鼓励人才立足岗位、潜心钻研。着力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问题,依据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人才实际,合理设置论文、专著、专利、获奖情况等评价指标,增加用人单位评价、技术创新推广、成果转化、决策咨询、科普业绩、公共服务、服务对象评价等指标权重。将科研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内容。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为契机,全面修订完善现行职称系列(专业)评审条件,分类分层级评价专业技术人才。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胤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