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新闻动态 >> 正文
“逐光而行”致敬科学家精神: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上演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0日 17:40:54  来源: 新华网

原标题:“逐光而行”致敬科学家精神: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上演

“父亲的一生,就像他生前常说的那样——为祖国贡献自己的知识、才能就是我的意愿。”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本熹之子曹珏的这句话直击现场观众心灵。近日,“国之所需 吾之所向——曹本熹院士与共和国石油科教、两弹一星特展”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揭幕,同期开展了“逐光而行”2025科学家精神弘扬交流研讨活动。

来自山东省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及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6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以“逐光”之名凝聚起新时代弘扬科学家精神、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磅礴力量,为建设科技强国注入不竭精神动能。

望着父亲奋斗时的形象和台上台下那么多传承他精神的年轻人,曹珏衷心希望父亲“为国奉献的精神、丰富的学识、严谨的科学态度能够发扬光大。”揭幕仪式上,曹珏和黄旭华院士之女黄峻,与主办方领导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书记吴强明和山东省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一级巡视员廉凯,共同为展览揭幕。

“我们要敢于瞄准‘卡脖子’技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做顶天立地的真科研。”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金鑫表示,将把“国家需要就是我的选择”的精神内核,深深融入未来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

“这就是我们追寻的‘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史宣讲团讲解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生耿雨欢满怀敬意。她承担了纪念曹本熹院士诞辰110周年展览的讲解工作。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正是在这样一代代青年的接续传颂中,化作鲜活的奋进力量。

“父亲墓碑上刻着三行字: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无怨无悔。”科学家精神报告环节,中国科学家精神宣讲团专家、黄旭华院士之女黄峻的分享让在场听众动容。她讲述父亲从1958年投身核潜艇事业到花甲之年亲自参与极限深潜试验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一代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崇高境界。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大学生梁梓健在听完报告后,笔记本上记满了感悟,“以前总觉得家国情怀很宏大,现在才明白,它就藏在科学家舍小家为大家的抉择里,藏在他们面对未知依然敢闯敢试的勇气中。”

“科学家精神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融入血液的基因。”山东省科学家精神报告团团长李波在交流中强调。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大国工匠”宁允展则从一线实践角度补充:“科学家精神同样体现在我们工匠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的极致追求上。这种精益求精,是相通的。”

“从曹本熹院士到今天的科技工作者,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那份家国情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大学生谭博文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把这份精神传承下去,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挥洒青春汗水,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