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新闻动态 >> 正文
“声控胶囊” 巧用共振原理递释药物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4日 07:18:07  来源: 科技日报

原标题:“声控胶囊” 巧用共振原理递释药物

10月22日,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药学院、金华研究院顾臻教授、王金强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仿生人工纤毛阵列,可通过声学共振机制实现对声音信号的可视化解析,并利用可听频率声波实现共振响应性药物递释。相关研究日前发表于学术期刊《自然·生物医学工程》。

人类感知声音的过程很精巧——耳蜗中的基底膜和毛细胞随着外部声波信号产生振动,毛细胞通过其高度特化的纤毛束的偏转,将声波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这一过程中,毛细胞顶部的纤毛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受此启发,研究团队借助三维建模和高精度3D打印技术,模拟耳蜗毛细胞的纤毛结构,设计并制备了具有不同长度直径比的仿生人工纤毛阵列。

“简言之,当外界刺激的频率与人工纤毛阵列的固有频率匹配时,能量高效传递,振动幅度急剧放大。”王金强介绍,实验表明,具有不同长度直径比的人工纤毛阵列在声波刺激下可基于声学共振原理产生共振,其共振频率为100—6000赫兹,基本涵盖人类听觉常用频率范围。

研究团队将不同共振频率组合的纤毛集成于同一阵列,发现在钢琴曲和语音等声音信号的刺激下,纤毛阵列的振动响应模式与声音信号时频图基本一致,显示出其在声音频率可视化解析方面的潜力。团队进一步研究证实,共振状态下的纤毛可显著加快液体流速,可有效促进模型药物在液体环境中的释放与扩散。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分别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搭载于不同长度直径比的仿生纤毛上,构建了胶囊型的声学共振响应性药物递释器件,并在1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身上验证了药物递释器件双向调控血糖的功能。

“通过施加不同频率的声波刺激,这一器件可选择性触发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的释放。”顾臻告诉记者,未来,这一仿生人工纤毛阵列可以进一步优化其材料与结构设计,以拓宽频率响应范围,提升对复杂声音信号的解析能力,用于执行更多个性化任务。(江耘)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