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高等教育 >> 正文
区域资源赋能 交叉融合创新——云南大学构建GIS特色人才培养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0日 14:25:31  来源: 云南网

近年来,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GIS)专业紧扣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立足云南独特地理资源优势,创新构建“区域资源赋能+学科交叉融合”双向赋能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化实习实践、强化多学科协同、拓展第二课堂,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高素质GIS人才培养新路径。

扎根云岭大地 将高原山地变成“天然实验室”

云南拥有丰富的高原山地、喀斯特地貌、跨境河流与多样生态系统,为GIS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实验室”。云南大学GIS专业牢牢把握这一优势,依托“一带一路云南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实验室”“云南大学国际喀斯特联合研究中心”等6个特色科研平台,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实习实践基地。

通过开放共享卫星接收站、无人机集群、高性能计算平台等先进设备,云南大学将科研项目中获取的多源空间数据进行教学化处理,转化为专用教学数据集,并将大型科研任务分解为模块化子课题,融入毕业设计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开展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围绕“高原湖泊生态监测”“跨境自然灾害评估”等实际问题开展实践,在“做中学、学中悟”,切实提升专业硬实力。

打破学科壁垒 以交叉融合培育复合型人才

面对复杂地理问题的挑战,单一学科知识已难以应对。云南大学以“空间数据认知—获取—分析—系统研发”为核心能力主线,系统构建跨地理学、地质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开设《AI+地球科学》《空间数据挖掘方法与应用》《智能地理信息服务》等前沿交叉课程。

学校积极推动跨学科大创项目与多专业协同实践,支持学生组建跨学院团队,开展“云南少数民族地图故事绘制”“中老铁路沿线地质灾害智能识别与预警”等综合性课题研究。近五年来,GIS专业学生100%参与大创项目,累计立项122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在与生态学、公共管理、民族学等专业学生的深度协作中,学生不仅提升了多源数据整合与空间分析能力,更显著增强了跨领域沟通协作与系统性创新素养。

延伸育人链条 以竞赛与实战锤炼创新素养

除课堂教学外,学校大力拓展第二课堂育人功能,构建“竞赛牵引、导师引领、多元参与”的创新实践体系。每年举办院级创新能力大赛、专业技能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10余场活动,将教学场景延伸至野外一线与行业现场。

同时,配备专业导师全程指导,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数学建模竞赛”“中国软件杯”等国家级赛事,近五年获省部级以上奖项71项。通过科普讲解、科研实践、行业服务等形式,学生将地理信息技术转化为社会价值的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与实战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育人成效显著 将“云大经验”推向全国

经过持续探索与实践,云南大学GIS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2021—2025学年平均升学率达48%,近两年突破53%;2020—2024年平均年终就业率为91.5%。第三方调研显示,超90%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创新意识突出”。

此外,教师团队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4门,出版教材11部,形成了“区域资源—多学科融合—实战创新”的可复制培养模式。该模式已被贵州师范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大理大学等13所省内外高校参考借鉴,出版教材被武汉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全国25所高校广泛使用,为新时代GIS人才培养贡献了具有推广价值的“云大方案”。

面向未来,云南大学将继续深耕区域特色,强化学科交叉,提升实践效能,致力于培养更多具备地理空间思维、跨界融合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GIS人才,为数字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持续输出高质量的“云大智慧”与“云大经验”。

云南网通讯员 刘恒

责任编辑:赵津津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