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新闻动态 >> 正文
庭院沉浸话剧《又见杨升庵》成功首演 校企合作共谱产教融合新篇​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5日 17:32:37  来源: 云南网

时值明代文学家杨升庵入滇五百周年,由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与云南演艺集团联合出品的庭院沉浸式话剧《又见杨升庵》,于9月30日在昆明历史文化地标马家大院成功首演10月11日晚,该剧再度在马家大院上演,百年庭院化作流动剧场,月光与灯光交织间,观众跟随演员移步换景,触摸历史的温度。

从剧本的一字一句打磨,到庭院内一草一木的场景搭建,再到最终的舞台演绎,主导这一切的,正是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的一群在校大学生。这部作品不仅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更是以青春视角重构历史人物、服务云南地方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云南翰文教育集团董事长杨红卫对剧目的育人价值与社会意义给予高度肯定,她表示:“在杨升庵入滇五百周年的历史性时刻推出此剧,既是对云南文脉的致敬,也是我们践行文化自信、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的切实行动。我们始终鼓励跨专业融合与校企合作,让人才培养更‘接地气’、更具实用性。通过这样的项目,我们不仅在排一部戏,更是在孵化一批未来能推动行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云南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唐战华谈及合作时表示:“我们非常高兴与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携手打造这部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此次合作将演艺集团的创作资源与高校的智力、活力相结合,是创新艺术表达、挖掘本土文化的一次重要实践。我们期待这部剧能够走得更远,也希望持续拓展此类校企共育人才的平台,让艺术教育扎根实践,让文化传承因青春力量而更加生动。”

从创作到上演的两年间,《又见杨升庵》本身就是一堂大型“跨专业项目化课堂”。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舞蹈、音乐、数字媒体艺术等多个专业的学生深度参与,完成了从剧本研讨、舞美设计、场景搭建到现场演绎的全流程实战。饰演杨升庵的学生白皓天感慨:“站在这里摸着百年老墙,读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时,想到杨升庵在云南写下这句词,那种情感共鸣排山倒海。我们不是在表演角色,而是在理解并呈现一个伟大而孤独的灵魂。”

执行导演姚又僮坦言,此次项目与课堂作业截然不同:“一个道具的预算、一段音乐的版权、几十号人的调度……这些都是课本里学不到的‘硬骨头’,但正是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才真正摸清了行业门道。”总导演赵月华则点明合作深层意义:“我们一直探索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这次合作就是把社会‘人生赛道’提前模拟出来,让他们毕业前真实经历项目完整生命周期——有创作激情,有协作摩擦,有成功喜悦,也有应对突发状况的焦头烂额,这份经历比一纸简历珍贵得多。”

五百年前,杨升庵在滇三十余年,将中原文化与云南风土融合,留下丰厚文化遗产;五百年后,一群青年学子以庭院沉浸式话剧这一富有创造力的方式,接续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演出散场后,马家大院里学生围着导演复盘细节的场景,尽显青春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演出落幕,余韵悠长。《又见杨升庵》不仅是一部舞台作品,更承载着学校产教融合的实践意义与文化传承的火种。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云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供稿 供图

责任编辑:赵津津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