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选择做一名乡村小学教师,是我这30多年来最幸福的事!”
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江古镇中心小学教师黄俊琼光荣入选。33年来,她如一束不灭的微光,做乡村孩子的“黄妈妈”——
秋日清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还笼罩在薄雾中,黄俊琼已经踏进江古镇中心小学的校门。“黄妈妈早!”几个早到的学生亲热地围上来。她笑着摸摸孩子的头,又依次打开教室窗户,让山间清新的空气涌进来:“快拿出书,晨读要开始了。”
这样忙碌的早晨,黄俊琼已经度过了33年。
黄俊琼与孩子们一起阅读
1973年,黄俊琼出生在江古镇山背村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当民办教师的父亲总告诉她:“想要有出路,就要读书!”这个简单的信念,在她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我要当老师,让山里孩子都能上学。”
1989年,她以优异成绩考上黔东南州天柱县民族师范学校。1992年毕业时,她做出决定——回到家乡做一名乡村教师。
初到江古镇山背村小学时,学校里6个老师包揽一至六年级所有课程。一个教师一个班,每人每周要上33节课。更大的考验,来自开学后班里空着的几个座位。
黄俊琼挎着帆布包,挨家挨户去家访,看到的都是家长无奈的脸:“家里吃饭都成问题,哪有钱交学费?”
黄俊琼摸摸口袋里刚发的工资——125元,毫不犹豫地说:“让孩子先上学,学费我来垫。”就这样,她自己能省则省,垫出去一笔又一笔学费,买了一批又一批文具。她总说:“只要能让孩子上学,值得!”
黄俊琼在上课
1999年8月,她调入江古镇中心小学工作。“孩子们大多住校,周三就把带来的菜吃完了。”黄俊琼回忆。她每天从家炒一大盆菜带到学校“加菜”,中秋节又买来月饼与留守儿童分享……朝夕相处,“黄妈妈”成了孩子们最信任的人。
“这些年,学校条件改善大了,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都高嘞!”可黄俊琼又发现了新问题:孩子们写出的作文,干巴巴的。她分析:“是视野被‘大山’挡住了。”
如何推开这座“山”?她把学校图书分到各班,建起图书角;开展“讲故事比赛”,评选“阅读之星”;推行“晨诵—午读—暮省”模式,在校园里推广起课外阅读。
渐渐地,孩子们的文字素养提升显著,作文里有了灵气。最让她欣慰的,是几年前一个叫谢雪蕾的学生发给她的喜报。“那孩子从小爱读书,后来考上了北京科技大学!”黄俊琼回忆道。
黄俊琼与工作室的老师们认真交流学习
推开了一座“山”,黄俊琼又努力架起更多“桥”。在此次入选2025年“最美教师”之前,2016年,她被评为贵州省乡村名师(小学语文),成立了“黄俊琼乡村名师工作室”。工作室先后组织集体备课、送教下乡等活动40余次,惠及学生超5000名,培养出百余名县级、校级骨干教师。
午后,教室里传来琅琅书声,阳光映在孩子们的笑颜上。黄俊琼说:“选择做一名乡村小学教师,是我这30多年来最幸福的事!”
文字 | 陈冠合、吕慎
来源 | 综合自《光明日报》、育见新闻视频号、贵州教育发布微信号
2025年“最美教师”
速递!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5年“最美教师”
他们,是中国教师“最美”的群像
从保定到且末,他们把讲台站成了故乡
思政课如何让学生爱听?这位“高能量”老师有答案
从塔克拉玛干到念青唐古拉,他在支教路上“催化”希望
她把课堂搬进车间,将生产融入教学
280万字日记,见证他扎根乡村的11年
他的奇妙音乐课,点亮孩子们的梦想之光
他40年如一日,做守护乡村孩子的“红柳”
让数学直击心灵,看这位老师如何以“数”育人
站讲台,下车间!23年坚守助力职教学生打造最硬“敲门砖” (教育部新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