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新闻动态 >> 正文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让文化遗产获得“数字生命”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8日 16:16:06  来源: 新华社

原标题: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让文化遗产获得“数字生命”

几分钟就可实现千年壁画的数字修复、快速找到兵马俑坑中与自己最像的陶俑……9月17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陕西西安举办。

9月17日,与会嘉宾在现场了解AI智慧应县木塔数字化保护项目。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登录“龟兹石窟壁画智慧修复平台”,输入克孜尔石窟第38窟壁画中部分纹饰的原始状态图片,工作人员发出修复要求指令后,只需几分钟时间,原本色彩暗淡、线条模糊的壁画就实现了数字复原:壁画上的纹饰线条和色彩更加清晰,略有残损的地方也被补全。“基于大模型等数字技术对古代壁画的纹饰复原高效而准确,”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周智波说,“这为古代壁画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更精准的依据。”

9月17日,与会嘉宾体验敦煌研究院的数字项目。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论坛以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来自中国、德国、美国、意大利、肯尼亚等国的近百个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进行了展示。

9月17日,与会嘉宾在现场了解思看科技高精度激光三维扫描技术。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我国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式全面提升,通过精准记录、虚拟修复和云端共享,让珍贵的文化遗产获得“数字生命”。

“数字藏经洞”通过数字照扫、三维建模等技术,高精度重现敦煌藏经洞;在山西应县木塔,六足机器狗可进入木塔内部巡检,对文物上的裂纹和漆层脱落进行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出土的兵马俑资料为基础,观众现场拍照与陶俑面部数据比对匹配后,找到与自己最像的陶俑。

9月17日,与会嘉宾体验大运河VR项目《流淌的文明》。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设置了“保护·传承”“技术·创新”“产业·赋能”“开放·共治”等议题,论坛期间还举办了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组专题会议、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主题研修班等配套活动。(记者杨一苗、张思洁)(杨一苗 张思洁)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