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区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资料区 >> 正文
重走联大路 续写强国梦丨红河金平:校园里的“生物记忆库”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2日 16:35:11  来源: 云南网

  “我们这里的标本都是真的,没有一件是仿制的。”近日,记者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金平一中”)生物标本馆参观。展台上,一只云豹标本正端坐其中,皮毛上的深色云斑清晰可见;右侧亚洲金猫正立凝视,仿佛下一秒就要跃下展台——这不是自然纪录片里的画面,而是该校生物标本馆的真实场景。

金平一中生物标本馆内部分国家保护动物标本

  始自1979 一位老教师的“标本人生”

  要追溯这座标本馆的“成长史”,绕不开一个名字——戚永和。

  1971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的戚永和来到金平一中,担任生物教师。1979年,戚永和指导金平一中生物科技组制作动物标本,开启了他的“标本人生”。从最初制作“原鸡”“竹鼠”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展(分别获二、三等奖),到退休前16年“泡”在标本馆里;从带着学生采集样本、制作标本,到退休后返聘回校整理标本——戚永和用近半个世纪的坚守,让这座标本馆从“零”成长为“宝库”。

  金平一中生物标本馆的建设同样离不开金平人民的贡献。金平一中副校长陈栋介绍:“金平山高谷深,生物物种比较丰富,当时有很多附近居民捡到动物遗体,知道一中有老师做标本,就会拿到学校来。”经过几代师生的努力,现在的金平一中生物标本馆共有标本260种750余件,涵盖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五大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二级保护动物26种,还有树蛹、猿人头骨模型等特色藏品。

金平一中生物标本馆门口展板

  走近标本 生物教学的“活教材”

  走进标本馆,仿佛打开了一本立体的“生物百科全书”。

  馆内许多标本都陈列在还原大自然的展陈之中。哺乳类动物展区内,棕红色底座上的水獭标本被绿色仿真植物、细沙与碎石环绕,背景墙绘着的藤蔓与乔木,更显真实自然。

  这些标本不仅是展品,更是教学的“活教材”。标本馆十分注重科普效果,会在标本旁设置介绍牌,标本前设立标牌。标牌上会标注动物的中英文名称,有的还会附上一个二维码,扫描二维码便可查看标本详情,详细记录着动物的形态特征、栖息环境、生活习性以及繁殖方式等。

  为更好地保存标本、延长标本寿命,标本馆内常年保持凉爽的温度,金平一中的生物老师也会定期对标本进行维护。在学校的用心呵护下,生物标本馆被誉为金平一中的“镇校之宝”,参观生物标本馆是每年新生入学的“开学第一课”。同时,作为教学实践的“第二课堂”,老师们利用标本馆配合课程开展“昆虫标本制作”“动植物解剖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直接观察与动手操作中提升兴趣,理解知识。

金平一中生物标本馆馆内标本

  共享宝藏 从校园到社会的“科普窗”

  如果说最初的标本馆是金平一中的“教学后花园”,如今它早已走出校门,成为重要的科普枢纽。“我们的标本馆平时是对外开放的,每年来到标本馆参观的有七千人左右,主要是来自全国的各单位还有学校。”陈栋说。

  标本馆的开放不仅体现在空间上,更体现在内容的“生长”里。馆内除了金平一中师生制作的标本外,还有一部分来自外界的捐赠,比如来自西双版纳的犀鸟标本等,这些捐赠丰富了馆藏,也提升了标本馆知识的厚度。

  从1979年的“原鸡”“竹鼠”,到如今“会说话”的生物百科全书;从一位教师的执着坚守,到一群人的接力传承——金平一中生物标本馆的故事,仍在继续。正如标本馆门口展板上的那句话:“探析生物奥秘,用智慧成就永世经典”——这里的每一件标本,都是写给未来的“自然情书”。

  作者:安徽师范大学 葛婧萌 权杨晨 耿天宇 余崔琬(华中科技大学)

  指导老师:马梅

责任编辑:王静姝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