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课堂到田间——看“清单式”劳动教育在保山的生动实践
在龙陵县大垭口小学的劳动基地里,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们俯身劳作,左手扶菜苗,右手覆泥土,在“种植课堂”中感受农耕乐趣;腾冲市腾越三完小的校园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技能大比拼活动如火如荼,叠衣服、做果盘、烹美食,不同学段的孩子们各展所长……这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正是保山市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科学实施“劳动教育清单”的实践成果。
过去,劳动教育“教什么”“怎么教”是保山市推进劳动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和现实难题。2023年12月,保山立足本地教育实际,紧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经过充分调研与论证,精心编制《保山市中小学学校劳动教育指导清单》《保山市中小学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清单》,全面构建校内外协同的劳动教育体系。同时,为确保清单有效落地,还配套推出《保山市中小学生必要劳动技能养成清单》,通过“定年级、定月份、定任务、定目标”的“四定”模式,让不同学段的学生每月都有明确的劳动技能培养目标,循序渐进提升学生劳动能力,让孩子“热爱劳动”从一句口号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长实践。
如今,从整理收纳到手工制作,丰富多彩的劳动场景已遍布保山校园,持续为素质教育注入蓬勃活力。今年5月,在腾冲市腾越三完小举办的“劳有所获,动出精彩”劳动技能大比拼活动中,只见低年级赛场内,孩子们动作麻利,翻飞的小手将校服叠得整整齐齐;中年级学生以各色新鲜水果为素材,精心雕琢出色彩斑斓、造型别致的水果拼盘;高年级学生则大展身手,烹饪佳肴、制作甜品,现场飘香四溢。
腾冲市腾越三完小校长李丽娟介绍:“现在叠衣服比玩游戏更有成就感。”在清单的指引下,学校科学推进劳动教育,系统开设劳动课程、组织劳动活动、举办技能大赛,从上到下形成了重视劳动教育的浓厚氛围,学生不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能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与满足,在潜移默化中将劳动变成了自己的成长记忆。
不仅如此,在实施劳动清单的基础上,保山市还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学校区域特色,贴合实际多维度拓展劳动教育形式。以“非遗传承进校园”为抓手,邀请皮影戏、刺绣、古法造纸等非遗传承人授课,让学生在实践中触摸传统文化肌理;以特色资源开发为路径,组织学生参与茶叶采摘、农耕体验、农产品加工等实践,使劳动教育深植乡土文化沃土;以实践平台搭建为支撑,通过建立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周活动、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等,构建起“三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
在家庭中,劳动教育清单同样成为家长引导孩子参与劳动的好帮手,各中小学依托家长、学校、家委会平台,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系统开展家庭劳动教育指导培训,助力家长科学规划,确保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与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得到有效落实。保山市智源小学学生家长李朝兰感慨:“自从有了家庭劳动教育清单,孩子从‘家务小白’变成主动洗碗、扫地的‘小能手’,劳动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目前,保山市已有8所中小学成功入选云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试点示范校,劳动教育正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引擎。“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劳动教育是因材施教的体现,能真正让学生在不同阶段习得不同的生活生产技能,学以致用。”保山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武静表示。(马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