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仁兴镇大箐小学:苗岭芦笙舞翩跹 非遗传承进校园
在禄丰市仁兴镇大箐小学,每逢大课间或社团活动时间,都会响起悠扬的芦笙旋律。身着苗族传统服饰的孩子们手持芦笙,踏着欢快的节奏翩翩起舞,成为大山深处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我最喜欢大课间和社团活动时跳芦笙操,那个时候是我真正得到释放和享受快乐的时光!”大箐小学学生龙海霞发自肺腑地说。在这所全校学生均为苗族的小学里,芦笙不仅是传统乐器,更是连接民族传统文化与校园生活的桥梁。
苗族芦笙滚锅舞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迁徙记忆与情感密码,是苗族祭祀、节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2016年,在这项珍贵的非遗技艺一度面临失传的情况下,大箐小学依托本土资源优势,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开展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族芦笙滚锅舞进校园活动,将苗族芦笙文化融入校园教育体系,走出了一条非遗传承的特色之路。
为了让古老技艺更贴近现代生活,学校对传统芦笙舞进行大胆创新,将复杂的舞步改编成简单易学的芦笙操。每天大课间,操场上都会响起整齐划一的芦笙节拍,孩子们随着“走、移、跨、转”的动作尽情舞动,校园活力与民族风情完美交融。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非遗传承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乐趣的成长记忆。
除了特色课间操,学校还组建了苗族芦笙舞蹈兴趣小组、芦笙制作兴趣小组、芦笙演奏社团等。学校选派精通苗族芦笙技艺的老师作为社团指导教师,邀请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龙才敏、龙军花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到学校进行指导、教学。在他们的悉心教授和指导下,孩子们直观感受芦笙演奏、制作技巧与舞蹈要领,“零距离”接触非遗技艺,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弘扬和传承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辛勤耕耘结出累累硕果。大箐小学先后荣获“云南省双语教学示范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等多项称号。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双减”实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讯员 高志佐 薛莹 张治元 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