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浙江大学:陪跑创业校友 助推“双湾”联动
◎本报记者 江 耘
“浙江大学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给公司资源方面的支持,我本人也被聘为研究员,牵头研究院的‘AI+低空’板块,有极大的自由度。”谈及自己的创业“双城记”,多翼公司创始人王洋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基本每两周往返浙粤一次,公司在深圳和杭州设有双中心,目前浙江的业务推进非常快。
如今,浙江大学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为纽带,促进了环杭州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形成联动。近日,记者随“创新创业看浙大”主题调研行走访大湾区城市,实地感受浙江大学在人才培养、科技合作、校友创业、创新载体等方面开展的实践。
“以往,两个湾区相对独立。如今,两地已越发深入、频繁地联动。”浙江大学校友总会副会长、深圳市浙江大学校友会会长朱跃龙表示,在此过程中,浙江大学将“科技—产业—金融”的“黄金三角”与该校“求是创新”精神相融合,探索出一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路。
2007年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的王洋是这一创新创业新路的见证者。2015年,他创办了多翼公司。10余年来,企业深耕低空智能调度和低空智驾技术,为低空智能网联体系建设提供软硬件一体化产品和技术服务。
数年前,浙江大学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在杭州萧山落户,将“AI+低空”列为研究方向之一。身为浙江大学毕业生的王洋及其公司引起研究院的注意。随着低空经济的加速发展,在研究院的支持下,王洋带领“AI+低空”团队调动产学研资源,快速迭代低空智能技术、构建服务低空智能网联体系建设的完整产品矩阵,赋能全国各地低空基建,在舟山、杭州、深圳等多地完成低空经济标杆项目。
2024年底,由多翼公司提供核心产品和技术支持的舟山首个智能网联低空测试基地建成投运。该基地已获批华东最大试飞空域,总计283平方公里、14个起降点、8组40余条航线,能满足各类垂直起降飞行器的试飞需求和飞行活动。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2届毕业生薛耀,也是因为创新创业与母校加深了联系,和王洋在这方面有相似的经历。薛耀目前正在从事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底层技术及临床应用的研发。2022年,薛耀与合作伙伴创立深圳未来脑律科技有限公司。如今,该公司开发的用于疼痛、睡眠障碍辅助治疗以及改善焦虑和抑郁的穿戴式闭环神经调控系统,已经被推向全球市场。
“我们在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成立了智能神经调控中心,我目前担任中心副主任。”薛耀介绍,依托研究院,团队得以参与申报浙江省“尖兵”“领雁”科技计划项目,从而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更新。
朱跃龙表示:“为持续推进‘双湾’联动,未来深圳市浙江大学校友会将探索飞地加速器模式,为创业校友陪跑、护航,同时壮大创投共同体,争取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求是创投联盟,强化对硬科技赛道的项目投资,推动设立跨境科创基金,助力更多科研成果转化出海。”(江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