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内蒙古乌海科特派:葡萄架下送锦囊 精准服务助增收
◎本报记者 张景阳
清晨的内蒙古乌海市千里山镇,阳光洒满葡萄架。乌海市云飞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科技特派员马强站在一排葡萄藤旁,仔细调试物联网传感器。短短几年间,千里山镇的云飞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辐射4500亩种植基地,助力农户年均增收15%,成为乌海乡村振兴的科技引擎。
2024年,云飞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引入的智能监测系统彻底改变了农户的种植方式。系统可实时上传土壤墒情、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等数据,实现葡萄种植标准化、有机化与可追溯。“以前种葡萄全凭经验,现在靠数据说话。从露天种植到温室大棚种植,从人工管控到手机遥控,现在连葡萄过冬都能靠跨季节储能系统解决。”谈起变化,当地农户李文彪指着手机上的温湿度数据说,“半夜再也不用爬起来给大棚盖草帘了,手指一点就能调温度。”
“我们愿意跟着科技特派员干,省心又赚钱。”李文彪说,采用新技术后,葡萄产量明显提升,还能实现错季销售,收入比以往增加了不少。
云飞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为千里山镇1100余户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当地农户牛永红说:“科技特派员教的栽培技术让果子通风透光,病害少了,葡萄品质也高了。”不仅如此,科技特派员还手把手教授“提早延晚”种植、配方施肥等实用技能,推广绿色病虫害防治新技术,帮助农户减少种植风险30%以上;筛选出的4个新品种通过中试推广,为产业升级储备优质种源。
在云飞植物诊疗实验科研中心,技术员正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葡萄苗。“脱毒葡萄苗定植成活率高,树势生长旺盛,病毒抗性强,产量高,比普通的苗木经济效益提升25%以上。”云飞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负责人介绍,目前,工作站正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发酿酒葡萄防寒技术,未来还将推动葡萄深加工产业链延伸。
尤其今年以来,云飞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聚焦葡萄产业链需求,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宁夏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团队,深入乌海市各区县葡萄主产区,围绕智能化种植、跨季节生产、盐碱地改造、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累计举办20余场专题培训,惠及农技骨干、合作社成员等2000余人,为乌海葡萄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技术保障。
“乌海葡萄产业的发展,靠的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乌海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未来乌海市科技局将持续强化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平台功能,加强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培育本土农业创新人才,因地制宜推动葡萄深加工产业链延伸,助力乌海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张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