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地标——西南联大旧址
密集的雨点重重砸在白铁皮的屋顶上,嘈杂而巨大的声响就算面对面讲话可能也无法进行,教授对学生们说:“停课赏雨。”你能想象这是一所中国教育史上堪称巅峰的顶尖大学的教室吗?就是这一所连教授夫人都要自己做糕点去卖来补贴家用的大学,却培养出了175位院士,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八位“两弹一星”元勋,五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这就是在昆明办学仅仅8年时间的西南联大!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山河破碎,国土沦陷,1938年4月,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天津南开大学三所大学合组的长沙临时大学被迫从长沙西迁昆明,联合组建了让中华文化血脉得以延续,并且发出耀眼光芒的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的讲台上有着无数的大师,朱自清、冯友兰、沈从文、刘文典、周培源、华罗庚、闻一多等百家争鸣。联大教授们学识渊博,特立独行,深具人文风骨;讲台下更汇集了一批未来的大师: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赵九章、汪曾祺等等灿若星河。
当时日本人承诺闻一多教授,只要留在北京,保证他有丰厚的年金,秘书司机小车一样不少。闻一多听后“呸”了一声拂袖而去,跟随学校来到昆明,蓄须明志,抗战不胜利不刮胡子。为防止日军轰炸,学校把部分师生疏散到昆明的郊区居住。许多师生每天要步行十几公里来上课。西山脚下居住的教授周培源,每天骑马来上课,学生们见到周教授都会大声喊道:“周大将军到”!联大学生经常到文林街的茶馆里自习,昆明的茶水滋润了这些艰苦卓绝的学子,茶铺老板免费提供的小点心,安慰着求学救亡的赤子之心。
昆明是温润包容而又坚韧不屈的,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有多少艰难困苦,这里总有生生不息的新力量在涌动……
云南省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