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构建“体教融合”新生态 昆明度假区第二小学“壮苗行动”为成长赋能
为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教育厅“壮苗行动”相关政策精神,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第二小学(以下简称“度假区二小”)深耕“五育融合”沃土,让每个孩子在全面发展中绽放独特光芒。
深化课程改革,夯实健康根基。度假区二小严格落实国家体育课时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同时,严禁随意占用体育课现象发生,确保每名学生每天在校综合锻炼时间不少于2小时。课程内容注重趣味性与竞技性结合,低年级以游戏化教学为主,高年级融入武术、篮球、羽毛球等特色项目,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确保课程科学性与实效性。课后服务课程开设篮球、足球、武术、田径、跆拳道、花样跳绳等特色兴趣课程,学生自愿报名参与。学生课后服务体育活动相关课程参与率逐年提高,课程吸引力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显著提升。
大课间活动提质赋能,保证锻炼质量。每日上午开展30分钟大课间活动,内容涵盖七彩阳光广播操、武术健身操、民族集体舞、跑步、班级特色活动等。全校学生全员参与大课间活动,活动区域覆盖田径场、篮球场及校内空地,确保每位学生有充足运动空间。遇雨雪天气,各班在教室内开展该校的特色活动——“桌操”。各班根据本班特色都编排了形式多样的如背古诗、叠杯子、舞扇子等曲目“桌操”。
严格落实课间休息时间。度假区二小严格落实课间15分钟休息制度,严禁老师拖堂占用孩子课间休息时间,要求孩子走出教室、走向操场,15分钟内孩子自由到教室外游戏、活动。每天中午12:30至12:55时段、13:35至13:55时段,孩子自由活动,篮球场有打篮球活动,足球场有自由跑跳、游戏、踢毽子、打羽毛球等活动。
完善赛事体系,培育团队精神。常态化开展校内体育联赛,主要开展篮球联赛。每年一年级开展亲子运动会,每年11月份举行体育文化节,例如2024年11月7日-8日,成功举办第九届体育文化节,设置60米短跑、跳高、跳远、拔河、迎面接力等20余项个人与集体项目,各班还展示了特色课“桌操”,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强化体质健康监测,落实近视防控措施。度假区二小依托云南省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管理平台,每学期开展2次体质健康测试,涵盖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等指标。据测试结果显示,近年来,全校学生体质合格率、优良率同比持续提高。学校每日上午、下午课间各开展1次眼保健操,不断加强预防近视的多维度综合干预,全校学生近视率得到有效控制,家长满意度不断提升。
保障学生睡眠时间,优化作息安排。学校严格执行到点入校制度,学生8:00后入校,确保小学生每日睡眠≥10小时。学校制定了《度假区第二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各年级关于作业布置的相关要求》,把握作业内容形式和总量,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各学科家庭作业时 间合理分配,不超过60分钟。其他科目不布置家庭作业,一二年级确保没有书面作业,确保学生有充足时间回家休息。
打造地方特色项目,传承体育文化。该校为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在2024年昆明市武术套路比赛中,该校武术队摘得3金5银,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的完美融合。通过家长会、亲子运动会等形式,引导家长参与学生锻炼,形成“家庭-学校-社区”联动机制。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对生命的唤醒。度假区二小将继续以“壮苗行动”为支点,不断增强学生体质,为学生健康成长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