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声音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教育声音 >> 正文
做好云南研学游这篇好文章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7日 14:44:35  来源: 云南日报

  原标题:做好云南研学游这篇好文章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将课堂教学与实地体验深度融合,近年来在国内教育领域备受关注。云南凭借其优良的地理环境、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发展研学游具有先天优势。

  云南具有独特而优良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底蕴,七彩云南如同研学游的天然课堂。从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到仅76.4米的河口瑶族自治县南溪河与红河交汇处,巨大的垂直高差造就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景观。这种地理环境为地理学、生态学等学科提供了生动的教学案例。云南被誉为“动植物王国”,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滇西北“三江并流”地区等生态热点区域,为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学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各民族独特的文化风俗,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人类学、民族学、艺术学等领域的研学提供了丰富素材,一些重要的历史遗迹为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学活动提供了真实场景。

  当前,云南研学游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研学项目存在“只游不学”或“只学不游”的倾向,教育内容与体验活动脱节;一些机构专业人才匮乏,讲解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研学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健全,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热点地区人满为患,而一些资源优质但知名度不高的地区却门可罗雀;评价机制缺失,难以科学评估研学效果。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制约云南研学游的可持续发展。

  做好研学游这篇好文章,我们应该秉持更积极的态度,解决发展中不断出现的问题。首先是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明确功能分区和特色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其次是完善标准体系,制定研学基地建设、课程设计、师资培训、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标准规范,提升服务质量;再次是强化人才培养,支持高校开设相关专业方向,建立研学导师资格认证制度,建设专业化队伍。此外,还要健全评价机制,建立涵盖知识、能力、态度等多维度的研学效果评估体系。通过这些措施,让云南研学游更好地发展,服务学生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阎素素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