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意趣 雅趣 童趣——白族画家苏志昆的创作之旅
能表达,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幸运;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则是更幸福的事。白族画家、雕塑家、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师苏志昆最幸福的事就是为表达美找到了自己的“语言”,这“语言”点染在丹青中、氤氲在墨色里、雕琢于金石间,历经60余年,形成了旷达灵动、意趣精妙的风格。
惜墨点彩 工兼写意
1996年,时年51岁的苏志昆已创作出《百狮图》《百虎图》等引起云南乃至全国书画界惊叹的作品。当我们拜访苏老时,年近八旬的他见面的第一句话是:“你们看,我又进步了!”苏老欢喜地搬出他新近创作的五百罗汉彩绘册,小心翼翼地展开。每册绘20位罗汉,25册成一个系列,并且苏老的创作无止境,还有泥金、白描等不同画法的版本。
姿态各异的造像,让赏画人禁不住赞叹,不由自主地伏在绒布上,只求能细细观察每一处起笔和落墨。说到五百罗汉,我脑海中闪过见过的造像,没有一处的造像和苏老笔下的相似,各处造像的神韵却都藏在苏老的画里。苏老笔下的造像,手足如遒劲的枯松、须眉恣意、衣袂飘然,个个寿星头,眼神里透着古灵精怪。有的斜睨、有的戏谑、有的暗嘲、有的悲悯。看久了,造像们的形意中似乎藏着一个人,再抬头看戴着画家帽的苏老,众人莞尔,苏老把自己对世态的体悟交给了画中人来表达。
中国画传统题材的老虎和狮子,在他的笔下,虚实糅合、洗练跳脱。寥寥几笔勾出轮廓,面部刻画精细到胡须可数,“疏能跑马,密不透风”的布局,在画面主体上就已实现。虎啸狮吟间,雾凇尽落,画面之外可供想象的空间更广阔。踞岩见神威、眠草仍霸气,狮虎的雄浑野逸被画家表现得生动灵气,每一幅狮虎图似乎又是一卷狂草书法,让人久久品玩,忘记挪步。牡丹,则是一丛爆燃的焰火,花瓣棱角峥嵘,一改传统技法的华贵雍容。这岂止是进步,是苏老艺术生命能量和血气的绽放,是呼之欲出的真我。
刀笔造化 匠心独妙
如果让石头选择命运,相信它们会愿意成为苏老刀下的那一枚。苏老的画作集书法、诗词、绘画、金石于一体,实现了中国书画家诗、书、画、印“四全”的境界。他广泛涉猎国画、油画、书法、雕塑、泥塑、摄影等艺术形式,持笔即画、握刀能刻。画家制几方小印,给自己的作品落款装饰,本是寻常,然而苏老却收集了近千块青田石、寿山石,悉心打磨,把五百罗汉篆刻在石面上,做成了518枚印章。依据石面造型的不同,罗汉或立或卧或对坐,无一重复,且须发明晰、手势及神态各异,一幅画的容量竟然又被苏老凝聚到方寸之间,叹为观止。云南省图书馆为了收集五百罗汉印章,来苏老家仅是盖印都盖了半个月。印章即成,他此后的每一幅罗汉图又多了一个文化元素,画与印相映成趣。20世纪90年代,以篆刻印章表现五百罗汉,苏老在全国书画界开了先河。
泥巴在他的手中,也是幸福的。苏老儿时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就是由父亲的泥塑作品激发起来的。他潜心钻研,终于形成俊朗狂逸的泥塑风格,擅长雕塑历史文化名人,如郑和、担当、兰茂、袁嘉谷、杨升庵、孙髯翁等。他所塑造的人物雕像,神形具备、线条流畅,粗犷中蕴藏着精细雕琢。闻一多的刚正不阿、王德三的大义凛然、聂耳的气宇轩昂……人物的风骨气质从眉宇间溢出,每一座雕像都在讲述一段风云激荡的历史。先贤造像等他也得心应手,今天的金殿风景区、西山森林公园、昙华寺公园还保留着苏老的作品。他还受邀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云南近代民族英雄杨玉科造像。泥坯得魂,不枉来这世上一遭,苏老粲然一笑:“我就是玩,不小心玩到了80岁!”
古滇文脉 期翼图南
赏过了画、叹过了印章,苏老忽又抱出了两本过塑影集,里面是秀气雅致的书签画,方才我们看过的五百罗汉、孔子72贤士、狮虎、花鸟种种,又都微缩在了书签上,画旁还配有诗文,诗书画印俱全。这些被苏老视作“玩物”的书签,其实含金量不亚于他那些手卷、挂轴、立轴、手册,如果能制作成文创产品,一定会有众多拥趸。苏老的书房里究竟还藏着多少宝,好奇的我们被他引入书房,书房30平方米不到,柜中满、架上叠,仅是折叠手册就得数以千计,宣纸更是码到了屋顶。眼前之景让我们对老画家满心敬仰,他为了画作的传神,每个人物的传记、史料都悉数收集,还购买了大量图谱,这些高僧或先贤的形象几十年来都出入他心神里,有时甚至可以对话,面对素宣,笔未到时气已吞,功夫诗外的确不假。
也曾收过徒,为传承而奔走。苏老发现,愿意为了艺术事业焚膏继晷、囊萤映雪的人还是太稀缺。如果把文化传承比作种树,培根阶段要以中华传统文化和审美为养分,树干生长则必经韦编三绝、牛角挂书的勤学苦练,日后才有可能见其枝叶葱郁。树木生长的空气和土壤更是重要,全社会推崇文化的氛围、文化资产的抢救性整理保护、文化产品的系统开发对文化事业的影响乃是关键。苏老毅然做自己风格的传承人和突破者,为五百罗汉彩绘册能付梓面世寻觅着有心人。云南省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省民族博物馆、省图书馆、省档案馆都收藏着苏老的精品画作,这些心血之作既是古滇文脉不可或缺的坐标,也是他在文化传承中所奉献出的赤子情怀。于陋室中徜徉殿堂、在书案间躬耕沃土,老画家虽皓首而壮心不已,正如传统文化亟待展翅激浪而图南。(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