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乐学 >> 正文
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表彰会发言摘登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6日 11:19:36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原标题: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表彰会发言摘登

  核心速读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各学校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教材体系,强化审核管理,加大保障力度,推动教材工作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10月12日,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表彰会在北京召开。在此次会议上,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浙江省、清华大学以及全国教材建设奖获奖代表张伯礼、眭碧霞等就近年来抓教材建设的认识、措施和成效进行交流发言,现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 打造出版教材精品

  中央宣传部

  中央宣传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和出版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教材工作纳入宣传思想工作大局来谋划,努力发挥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作用。

  一是精心做好高校思政课和“马工程”重点教材的编写修订工作。党的十九大之后,我部会同教育部迅速组织修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6种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政课教材,全面系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今年,我们还会同中国法学会编写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教材,经中央批准后已正式出版使用。

  二是做好中小学三科教材审核出版工作。按照中央统筹安排,我们及时完成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20余种教材出版的审读核批工作,切实履行相关工作职责,确保教材出版印刷发行工作平稳有序。

  三是优先办理重大选题类教材备案核批工作。我们始终对教材类重大选题保持优先关注,第一时间安排送审和核批工作,最大限度缩短备案时间。2021年以来,共办结有关教材类重大选题22种,切实保障及时有序安排出版。

  四是加强和改进教材出版管理。持续将教材、教辅作为年度质量管理的检查重点,多批次公开曝光不合格教材和相关出版单位,推动规范教材出版、提高教材质量。

  五是优先保障教材印刷和发行。我部持续将中小学教材印制质量列为年度印刷质量检查重点,围绕三科统编教材,开展印制环保质量抽检,引导出版印刷复制单位认真学习贯彻质量标准。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指导各地出版管理部门和印刷发行单位克服疫情影响,扎实做好教材尤其是中小学教材发行工作,确保新学期“课前到书,人手一册”。

  工作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强化责任担当。教材编写出版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工作中,我们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自觉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教材编写出版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教材编写出版的全过程各方面。

  二是坚持培根铸魂,突出思想引领。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作为重要职责,编写出版好全面系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教材,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中的统领性作用。

  三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打造出版精品。切实把好教材选题入口关、书稿作者关、政治导向关、价值取向关、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关,认真落实责任编辑、三审三校等出版管理制度,在内容校对、装帧设计、纸张印刷等方面都坚持精品标准,以苛求完美的精神,努力打造内容和形式上都达到一流水平的精品教材。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牢牢把握正确方向 整体推进教材建设

  教育部

  近年来,教育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材建设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推动教材建设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一是抓管理体制建设,全面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教育部整合优化教材工作机构和职能,组建教材局,牵头负责教材建设和管理。成立课程教材研究所,以高水平研究平台带动课程教材高质量发展。遴选建设11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打造服务教材建设的专业智库。大力推动地方和高校健全组织体系,明确教材工作职能部门,初步建立起国家、地方和学校分层负责、上下联动的教材管理体制。

  二是抓标准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出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印发“党的领导”相关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劳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指南。全面修订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颁布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持续推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三是抓重点教材建设,带动大中小学教材质量整体提升。加快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实现全覆盖,普通高中阶段已覆盖26个省(市),中等职业学校三科统编教材如期完成编写。出版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教育部负责的96种“马工程”重点教材,三分之二已投入使用。严格教材审核把关,有序完成一系列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审核。组织开展大中小学教材教辅意识形态专项排查、外国语言类教材和专业类境外教材排查,拧紧防范意识形态渗透的安全阀。

  四是抓制度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各项教材管理制度落实落细。实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颁布中小学、职业院校、普通高校教材和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研制出台中小学少数民族文字教材管理办法、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等系列配套制度,不断织密制度网格。将规划和管理制度落实纳入教育督导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巡视范围,指导督促各地各校抓好落实。实施教材建设国家奖励制度,平稳顺利完成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加大教材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和清理了一批问题教材、教辅和读物,有力规范了教材工作秩序。

  下一步,教育部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把牢正确方向,系统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大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教材。二是积极稳妥推进三科统编教材使用,重点加强民族地区的推动和指导;出台实施《新时代马工程重点教材规划》,着力提高教材的覆盖面和使用率。三是进一步完善教材工作体系,压实工作责任,推动课程教材实现“全链条”管理。四是进一步加强教材队伍建设,用好表彰激励机制,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材工作队伍。

  对标对表 创新作为 打造教材建设亮丽名片

  浙江省

  浙江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教材委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目标定位,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打造浙江教材建设亮丽名片。

  培根铸魂,开创教材建设新篇章。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强化教材领域政治建设。充分利用浙江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的丰富政治资源、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德育地方课程教材,如《浙江人》《浙江潮》《真理的味道》等,大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重大实践、创新理念、重要论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对标对表,构建教材工作新格局。对标国家顶层设计,将教材工作纳入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要职责,省教育厅设立教材管理处,跨部门成立省教材审定委员会、省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专设机构统筹负责、多部门协同参与”的教材管理体制。对表国家教材建设规划和系列教材管理办法,制定出台一个“行动计划”、四个“实施细则”。“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四大工程,“实施细则”重点解决各级各类教材“谁来管”“管什么”和“怎么管”问题,为构建地方教材建设管理新格局打下坚实基础。

  改革破题,探索教材发展新路径。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注重在教材理念、布局定位和工作方式上创新突破。一是落实“大教材观”。统筹教材教辅、图书馆藏书、课外读物管理,开展中小学有害读物和高校政治性有害图书清查整治,全方面净化校园学习环境。二是跨部门协同联动。省教育厅与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财政厅、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先后联合举办教材培训3次、联合开展教材检查5次,合力抓好教材建设管理。三是全面深化数字赋能。推进教材领域数字化改革,实施教材数字化建设工程,初步实现省域教材编写、审核、选用、出版、评估和监督全程数字化,有效缩减运行成本,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多措并举,提升教材管理新水平。突出问题导向,多点持续发力,整体提升教材管理水平。一是以“评”促“建”。以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为契机,精心组织,广泛发动,质量为先,公平公正,形成“追赶比超”态势,激发教材建设活力。二是以“查”促“改”。高标准完成教材排查,扎实推进“回头看”工作。注重运用好排查结果,找准制度短板,健全常态化教材审核,有力规范教材管理秩序。三是以“审”促“管”。坚持凡编必审、凡用必审。今年以来,先后5次联合相关部门召开教材审核会议,集中审核地方教材和学习辅助资源375种,审核18家出版社教辅材料477册。四是以“稳”促“进”。稳步推进教材选用,11个地市新一轮高中教材选用平稳落地。稳妥处理教材热点问题,第一时间核查处置,有效防止问题发酵。

  打造精品教材 培养时代新人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始终把教材建设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抓手和立德树人的重要支撑,坚持正确方向,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提升教材建设的水平和成效。

  一是牢记“国之大者”,坚持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加强教材建设。教材建设事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清华大学始终把教材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教材在教书育人中的基础性作用。制定加强教材建设工作的意见,成立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教材与学术专著建设领导小组,设立教材建设专家组,完善领导体制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和政治把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确保教材建设方向与高校政治属性和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着力建好高校思政课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坚持不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物权法》《应用社会学》等一批新版再版教材及时将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编入其中,用党的创新理论固本培元、铸魂育人。

  二是发挥综合优势,着力打造高质量有特色的教材体系。教材是教育的核心要素。一流教材体系是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流大学的学科优势、教师优势和课程优势也为教材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清华大学坚持依托一流学科编写前沿教材。积极发挥计算机、电子等优势学科引领示范作用,在全国率先建成完备的教材体系,并紧跟学科发展更新再版。坚持依托一流教师团队打磨经典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已更新五版以上,40多年坚持由电子学教研组合力编写,总发行量1000余万册,凝聚了教学团队几代人的智慧和心血。坚持依托一流课程铸就精品教材。鼓励长期在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以精品课程带动精品教材编写。一批院士、国家和北京市教学名师等主编优秀教材,有力保障了教材体系的质量。

  三是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对教材建设全过程的支持保障。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是一项战略性、系统性、长期性工程,需要在政策上加以激励、在制度上强化创新、在服务中做好保障。学校持续开展教材立项评优,2014年以来通过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累计支持教材建设300余项,从1988年起每4年评选一次清华大学优秀教材奖,引导教师积极编写教材,发挥以改促建、以评促建作用。健全教材审核选用机制,坚持“凡选必审”,制定教材选用制度,实现院系教学委员会对课程教材审查把关全覆盖。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强化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督,保证“马工程”重点教材对应课程覆盖率和教材使用率100%。做好教材出版发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清华大学出版社紧密围绕国家需要、立足服务教学科研职责出版教材万余种,其中400余种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

  下一步,清华大学将把高质量教材建设作为践行“旗帜”“标杆”要求的实际行动和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实施教材编写专项计划,努力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在教材建设中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全国优秀教材获奖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张伯礼

  作为从事中医药教育近半个世纪的高教人,关于教材建设,我想谈三点体会。

  教材建设是重中之重。教材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载体。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2019年,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了《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取得的成绩,提出了推进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举措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特别重视中医药类教材建设工作。《中医内科学》这部教材,就是我和编写团队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办公室的指导下,在认真研究总结以往各版本教材的基础上,制定编写大纲、教学大纲,在知识体系方面注重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注重优化结构和中医思维培养,注重突出本科教学“三基五性”,在多轮集体研讨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中医药教材建设要担起传承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拥有符合自然规律的理念,在世界医药宝库中有着一席之地,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编写和使用中医药教材,在准确传授中医药自然科学知识体系的同时,更要承担起传承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目前,“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已经有了《中医文化学》等教材的一席之地。下一步,我们也将建设更多更好的中医药优秀教材。希望与各学科领域专家学者一道,共同担负起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的职责,在教材建设中履行好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

  教材建设要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目前,中医药类“十四五”规划教材的编修已经启动,“坚持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是这一轮教材编修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将在教材建设中,深入阐释“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诠释举国同心的制度优势、中西并重的学术优势,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培育学生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医者之风。

  以高质量教材助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获奖代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眭碧霞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能代表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发言,我感到万分荣幸和无上荣光,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体现了近年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得到各方专家的高度认可。

  我从事教育工作36年来,始终牢记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工作在教学第一线。1994年以来,我立足职业教育,累计主编20多部深受师生欢迎的教材,其中国家规划教材9部、省级重点教材3部。《计算机应用基础任务化教程》先后修订3次,累计发行50余万册,以此为基础建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数字课程,被全国520多所职业院校958名教师调用,学习人数近26.9万人。

  同时,我们践行统筹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的理念,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提出“项目主导、多元协同、资源开放”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构建“职业情境,项目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生态,形成“资源汇聚,开放育人”人才培养范式。我以教材建设为基础,主持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课程4门,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结合多年的教材编纂与教学经历,我汇报几点体会。

  一是要把好教材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教材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内容选取、案例设计、任务实施等方面,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形成知识、技能、思政融为一体的内容体系,充分发挥教材的综合育人功能。要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责任意识等职业元素融入教材,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二是要提升教材的科学性和适应性。要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对接行业企业需求,精心选取教学内容,采用情境化、项目化、模块化教学等方式,重构知识与技能协同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要组建校企双元合作教材建设团队,及时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着力解决教材建设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等问题。

  三是要拓展教材的灵活性和共享性。要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构建“纸质教材”“数字资源”“在线课程”“数字课程”四维一体的教学资源体系。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与网络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有机融合,为师生提供泛在化、智能化教学服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站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新起点上,我们将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用一流职教教材造就一流技术技能人才,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谱写新的篇章。

  牢记初心担使命 培根铸魂育新人

  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获奖代表、人教社历史编辑室主任 李卿

  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这份殊荣来之不易。人教社是基础教育教材和教育图书建设的国家队和主力军,迄今为止已编研出版11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在长期从事历史教材编写的工作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要严把政治关。统编历史教材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具有独特育人价值,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我们在教材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始终坚持以唯物史观培根育才,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引导学生认清历史发展规律,以史为鉴,助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

  要严把质量关。“教材无小事”,质量是教材的生命线。哪怕是一字一词、一图一标点,都不允许有任何疏忽。对于所有的教材,我们的要求是“零差错”。为此,我们建立了一套严密且行之有效的措施,如集体句读,三审三校基础上多审多校,内审外审相结合,层层质检把关,逢改必审等,多管齐下保证教材质量。

  要严把队伍关。一流的队伍才能有一流的教材。学科专家、专业编辑和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三结合”是编好教材的人才保证。编教材是人教社几代人的事业,是每个编辑一辈子的职业。为了编好统编教材,我们把政治素养最过硬、专业能力最强、工作作风最顽强的编辑配备到核心编写团队、责任编辑团队,选配了最优秀的设计人员、审读专家、出版技术人员。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支专业、敬业的队伍,才保障了这项铸魂工程的顺利推进。

  要严把科研关。编研一体、学术立社是人教社的优良传统。编辑既是教材编者,也是研究人员。除了日常教材研究,还承担了大量课题研究,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为教材编写提供有力科研支撑。

  教材工作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事业,是值得我们倾尽一生孜孜追求、不懈奋斗的事业。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给人教社老同志重要回信精神,始终怀着对教材建设的敬畏之心,积极践行编书育人的初心使命,辛勤耕耘,接续奋斗,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王胤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