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人才 >> 正文
全方位引才、留才、用才!昆明努力打造新时代人才活力之城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1日 16:15:46  来源: 昆明日报

  原标题:全方位引才、留才、用才!昆明努力打造新时代人才活力之城

  “来昆明3年,我深刻感受到,这里有信任人才、支持人才的良好环境,给企业发展和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难得的机遇。”近日,在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后,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小分子创新药部研究经理王朋发出这样的感慨。

“春城大学生创业行动”参赛辅导会(资料图)

  在昆明,无论是外籍人才还是快递小哥、海归博士还是创业者,都能自由成长,为创新创业注入动能,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小到秒到账的生活补贴,大到百万级的购房安置,各类人才都能汲取养分,收获蓬勃成长的力量。

  迈入“十四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昆明将全方位引才、留才、用才,努力打造新时代人才活力之城,为全力开创生态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新局面汇聚磅礴之势,积蓄澎湃动能。

  “抢滩布阵”赢得主动先机

  王朋在加入昆药之前,曾主持和参与了数个新药研发项目,发表高质量论文数篇,并获多项专利授权。目前,王朋正在研究治疗肝病和肿瘤的创新药。

  “昆明的创新环境就像一座生态良好的‘热带雨林’。”他希望,在未来几年,自己所研究的药品能进行量产,造福世人。自己也能进行更多研究,为云南省医药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在昆明,王朋并不是孤例。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昆明市高技能人才已达到32.23万人,548名技能人才获得发明创造专利97项,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约3.38亿元。

  昆明也得以形成热带雨林式的人才结构——有以昆明市斑铜厂有限公司杨斌锋、昆明电缆集团电线有限公司唐兴松为代表的高技能领军人才,有以“石影雕刻”钱三毛、“滇派内画”孙鸿雁、“云南斑铜”李碧等为代表的民族民间工艺技能大师,有以郑棋元、董超宇、蔺永康为代表的世界级、国家级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在各自领域倾注匠心,苦练技能,引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这背后是昆明持续“抢滩布阵”,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赢得主动和先机。

  在全国较早成立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的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全面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格局。

  近年来,昆明持续系统重构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制定实施“1+2+N”人才政策体系,项目化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新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451人、省市级院士工作站247个、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团队158个,人才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如今,昆明已经构建起顶层法规文件、综合政策措施、配套实施办法、具体操作规程等四个层次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人才政策的领先优势不断强化。

  目前,全市推进实施的44项人才政策内容涉及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保障等各个方面,覆盖各类人才27.3万人,近3年财政累计支出人才工作经费超2.8亿元。

  紧扣“昆明特色”布局谋划

  昆明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竞争已不再单纯依赖资源,资本、技术、人才与市场有效组合才能形成竞争优势。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使命。昆明进一步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工作要求中明确自身定位:加快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大健康名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全力开创生态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新局面。

  城市因人而兴,劳动力人口的结构与素质,直接关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能。昆明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昆明提出,要努力打造新时代人才活力之城。

  距离新时代人才活力之城的美好愿景,昆明还有多远?

  “围绕我市重点发展领域,我们构建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市委组织部人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是深入实施“春城计划”人才政策。对现有各专项政策进行整合完善,以放权松绑、激发活力为核心,加快人才政策制度创新,调整优化项目经费、支持年限、申报规则、放宽条件等政策内容,树立优先支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八大重点产业各类企业和人才的导向;实施“一人一策”引才方式,发挥市场、社会多方优势引才,实行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轨,以才引才、以业引才、以商引才,实现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逐年增加的政策目标。

  二是组织实施具有昆明特色的人才工程。紧紧围绕全省、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部署、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对照《昆明市紧缺急需人才目录》,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产业人才。探索实施“春城银龄人才工程”,充分发挥昆明市气候环境、自然康养等方面优势,吸引全国各地退休高层次人才到昆发挥专业特长,助推昆明产业发展。加大后备人才引进培养力度,组织开展好教师医生优秀后备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落实相关支持政策,鼓励省外高校毕业生到昆创新创业,不断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优化全市人才结构。

  三是积极构建宜业宜居的人才环境。常态化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加强对广大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团结吸纳。健全完善现有“人才绿色通道”“人才服务专员”等制度,深化人才联系服务内涵,提升人才服务质量。切实解决人才关心的住房、就医、子女就学等关键问题。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和开发(度假)区新建一批人才公寓,建设高品质人才社区。

  抢抓COP15契机揽国际英才

  眼下,各地纷纷出台人才新政。昆明的人才政策如何更有针对性,而不是简单“撒胡椒面”?

  “我们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区域性国际创新型人才发展高地。”这名负责人表示。

  扩大国际交流交往。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和COP15契机,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科技人文交流,吸引高水平外籍教师和专家到在昆高校工作,培养一批亲华友华爱华的青年精英;通过国际文化交流、主题沙龙论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吸引南亚东南亚国家青年科学家和企业家到昆发展,发现和留用一批素质高、潜力好的青年科技人才。同时,实施“每年10万大学生留(回)昆计划”,吸引、集聚更大规模的国内外优秀人才。

  打造创新中心品牌。抓住昆明成为“全国唯一省会城市加入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中方成员单位”的良好契机,扎实推进“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工作,加强国际技术经理人队伍专业化建设,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不断提高国际科技合作城市影响力,加快昆明市国际化发展步伐。

  鼓励在昆高校建设创业学院,实施“一流专业建设计划”和“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培育壮大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加快推进中国(昆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精准做好人才安居、医疗、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保障,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赵津津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