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融合信息技术赋能高质量教育创新论坛举行
为推动学校、教师、学生提高对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的适应性,有效提升其现代化信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携手天津英华国际学校,主办“融合信息技术赋能高质量教育创新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教育信息化赋能高质量教育展开,围绕大数据驱动下的学校治理、教师教学转型、学生学习转型等方面开展深入研讨,展现以校为本、基于课堂、服务变革的实践成果和案例。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教师线下参会,1万余名教育工作者线上参会。
论坛现场
开幕式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党委副书记季明明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呼唤。他分析指出:一是校长先进办学理念及学校文化是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思想保障。二是课程体系建设是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工程”;校长引领广大教师建设和实施课程的能力,是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能力。三是扩大教育开放,把握基本国情汲取国际教育先进理念、模式和方法,是促进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四是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任务是破解教育难题、赋能育人模式创新、支持学校高质量发展。五是以问题为导向、崇尚创新的教师群体性深度学习和科学研究是支撑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发动机”。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认为,高质量发展核心指向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全面是基本要求,个性是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天性,实现扬长教育。要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丰富、多元、可选择的课程服务供给学生选择;科学利用基于数据的个性特长的数据画像,了解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长。
天津师范大学王志军教授指出,多媒体是信息化教育资源最直接、最具象的信息表现形式。多媒体画面语言是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有别于纯文字语言的新的语言类型,主要是以“形”表“义”,即通过图、文、声、像等媒体及其组合来表达知识和思想或传递视听觉艺术美感,通过交互功能来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和思维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指出,评价是教育发展先导,当前评价方式还不适应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未来教育体系。大数据作为学校最重要的资产,为重构教育评价体系提供了新的可能。(易鑫 冀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