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新闻动态 >> 正文
明德尚法 德法相济 知行合一——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贯彻法治教育展示“尚法”办学特色巡礼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8日 09:30:09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原标题:明德尚法 德法相济 知行合一——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贯彻法治教育展示“尚法”办学特色巡礼

特色高中授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意见征询会

模拟仲裁

校园一景

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华政附中),原名上海市番禺中学,创办于1954年。时任市长陈毅亲自签发首任校长季勤先同志的任命书。2009年12月,上海市长宁区政府部门与华东政法大学签署联合办学协议,更名为现用名。华政附中是全国首所政法类高校附中,办学以来一直注重于“德育双基”教育模式,获得诸多荣誉。2012年7月,学校获得全国首批特色学校称号。2017年10月,学校成为首批国家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实验校。2018年4月,学校被命名为上海市(尚法)特色普通高中。

办学理念与时俱进

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一直以来受到党和国家高度关注。2014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的要求。在面向未来,构建当下人文、法治、道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华政附中积极践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的要求,主动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通过法治素养的培育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恰逢其时,国家、上海市、长宁区先后颁发《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支持高中学校立足学校传统和优势,发展校本课程,创新育人模式,形成一批科技、艺术、体育、外语等特色高中”“从学校特色走向特色学校,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成长,满足人民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教育的特色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在此境况下,华政附中重新考虑新的目标定位和办学理念。

“德育双基”的育德思想和践行“三位一体”育德模式是华政附中立校六十余载一贯秉持的教育传统,成效显著。“德育双基”传统和“三位一体”育德模式曾是学校响亮的名片,在上海乃至全国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多次在京、津、沪、渝德育现场会上作过宣传与推广。及至21世纪,华政附中迎来了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黄金期:一方面,学校顺利通过评审成为区实验性示范性学校,为未来发展赢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学校在区政府部门及区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在“区校合作”理念的推动下,与华东政法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由“上海市番禺中学”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实现了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成功对接,为进一步增强学校软实力、提升办学层次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学校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社会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时代背景,放大德育中的“法治教育”内容,确立了“明德尚法”的教育理念和“德法相济,知行合一”的课程理念;基于对宪法精神的认识,将尚法特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学生核心素养融通,明晰了“民主公正”的尚法教育价值目标和三个维度的尚法内涵,即:知识维度——适度了解法的知识,能力维度——侧重法的理解、认同、遵守和参与,价值观维度——使师生拥有对法律的真诚信仰,富有人文情怀,追求平等、正义。

在这一背景下,华政附中主动承担起基础教育在构建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在原有的“明德精业”的价值追求之下,明确地提出凸显、放大德育中的法治教育内涵,提出以“尚法”为办学特色,确立了“明德·尚法·精业”的办学追求。本着“联大做强,特色发展”的目标,成功构建了无边界尚法实验室平台,确定“尚法”特色。自此,提供“多样化教育”的选择、“促进学生个性成长”、“满足人民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成为了华政附中管理层和师生新的目标与理想。

“尚法”文化浸润校园

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个逐步发展沉淀的过程,需要持续地将法治教育理念内化到学校全系统中去,形成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机制。学校根据特色学校的建设规律,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创建市特色普通高中的发展目标,在特色学校建设规划中作出了“一三三”谋划,即一年确立尚法特色项目,三年形成尚法特色,三年建成特色学校。华政附中在与华东政法大学联合办学后,得以充分吸取法治教育资源,厘清了明德、尚法、精业三者的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关系。学校认为,法治教育应体现于动态的“过程”之中,而不仅仅是在静态的条文或陈述之中,法治教育应该是一个“目标引导、动静结合、全方位的过程渗透”的“教育重构”过程。因此,华政附中的法治教育,不是在原有教育系统之上“附加”某种标签,而是把尚法精神、态度和习惯“渗透”于整个学校运作之中,并自觉、系统地进行尚法文化的建设。学校的法治教育体现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上,也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融入学校的环境文化中,更展现于学校的治理、学生的自治之中。同时学校加强理念文化、课程文化、管理文化、文化标识、环境文化的整体规划、践行推进。学校的法治教育,考虑到的是法治思想与学校文化融合,校训、校风、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及校旗、校徽、校歌的设计就是充分展示学校法治文化底蕴的一个窗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赋予校园法治文化新的内涵。

法治教育环境育人,是学校落实法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更好地展现法治文化、打造法治校园氛围,学校因地制宜,着力打造市级创新实验室——尚法实验室,创设六大情境模拟专用教室,并在教学楼底楼大厅建设法治文化长廊,将古今中外经典法律事件,以法治史时间轴和浮雕的形式镌刻下来。校园内天平、獬豸的雕塑以及方圆亭、礼正廊的建筑,法治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既美化了环境,又增添了文化氛围,时刻熏陶着附中学子。

华政附中希望通过系统的法治教育,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特色发展,既包含知识的学习,也包含必要的模拟实践、社会实践,不拘于课堂、不拘于课程、不拘于学校,让学生能够在更大社会范围内进行探索和尝试,实现尚法精神的培育和养成学法、守法、用法、崇法的态度和习惯。

治理环境民主公正

为确保学校的治理环境民主公正,保证尚法教育的稳步推进,学校成立了由大学专家、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组成的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建立工作规程,实现以大学为主导、附中为主体、全面开展大中教育一体化建设为主线的华政附中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研究与实施,实现大中教育衔接发展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建设。学校增设了课程建设委员会、民主课堂建设委员会、尚法教育中心、生涯发展指导中心、学术委员会、教师咨询委员会、学生事务中心、年级(班级)管理委员会等机构,为学校落实法治教育提供组织保障、营造法治教育的治理氛围。

为形成“尚法”的民主管理生态,学校以尚法特色撬动学校运行机制的变革,以“民主公正”为目标,重构学校治理机制,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营建师生健康成长、特色发展的法治育人环境,真正实现依法治校,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人。从学校层面来说,主要体现在:一、“三权”下移,包括教职工聘用权下移至组室,人事安排权下移至组室,教职工考核权下移至组室。二、事务听证,即对师生共同关注的热点、学校发展的难点、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组织师生、家长、专家参与事务听证,并为学校提供决策与管理依据。如教职工疗休养听证、制度方案听证、绩效工资方案听证等,都为学校决策和管理提供了可行的建议。

学生层面上,华政附中实施了民主立规制,在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基础上,创设师生共同建立权利运作的规则和程序,保证师生的各项权利更好地分享和运用。一、实现班级管理自治:打破原有班委会管理制度,创设以班规为核心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设立班规制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以及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原则,班级成员共同参与班规的制定、执行,发挥其主体作用,拓宽学生班级事务民主参与渠道,增强学生程序意识、规则意识和集体意识,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民主管理。二、实现课堂民主管理:通过课规听证,学生自主制定课堂学习规则以及实施细则;成立“年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实现年级学习常规自主自治。三、实现校园事务管理:由学生志愿者组成“学生事务中心”,处理校园内日常学生事务、组织活动,在校园听证的基础上,通过校园立“法”,制定了五个“法”案,已成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以学生外带食品为例,学生外带零食是全校师生、家长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学生事务中心选择高中某年级就“中学生在校内吃零食情况”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召开由各年级学生、家长、教师代表以及行政代表参加的听证会,最终学生立法委员会起草《学生外带食品进校园若干规定(草案)》并提交学校学生会,经由学代会会议表决通过,校务会决定、校长签字,正式生效施行。

课程设置多元实施

华政附中开展基础型学科尚法渗透实践,邀请华政教授入校对教师进行法学素养培训。通过专家培训、学科“尚法渗透”论坛及系列化的校本研修,任课教师法治教育能力得以提升。根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学校教育价值目标,确定基础型学科尚法结合点的五个视角,找准本学科尚法渗透点位,挖掘各学科中所蕴含的法治内容或延展点,最终梳理出500多个尚法元素拓展点,编撰出版了《中学基础型课程法治教育渗透指南》。总结创设“双教”情境、延展学科内容等六大实施策略,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和尚法教育目标,创设有效的引入、设问、习题等满足学科教学和尚法教育的“双教”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情感共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究,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把法治教育体现于学生的日常发展,使“尚法”内涵转化为学生的能力素养。

华政附中依据尚法教育目标和学科特点,利用基础学科的教学时空,整合渗透,将部分认知类尚法课程与基础型课程整合实施。如将学术类课程“模拟立法”与高二思想政治学科中的“宪法”单元整合,开展立法选题、调研、制定方案、撰写提案、编写草案等实践,最后,高二年级全体师生走进市人大常委会议政厅开展模拟立法。高中学生近十年来连续参与了《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及《上海市旅游条例修正案》《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地方条例的立法活动。

根据“明德·尚法·精业”教育目标,华政附中在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导师工作室的支持下,建立专家开发、合作开发和自主开发三种课程开发机制,保证尚法类校本课程质量的不断提升。专家开发课程有品牌课程“今日说法”,由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亲自授课,此课程为全校师生必修课,除了现场参与的师生外,教学过程全校直播。还有教授亲自参与“从零到一学辩论”“模拟事务调解”等课程的开发,组织研究生与学校教师共同授课,并形成学习读本。合作开发课程有“中外法制简史”“模拟立法”“模拟庭审”“模拟听证”“班规制定”等校本课程。自主开发课程有“生活与法”“中学生法务辞典”“明德尚法主题教育”“模拟仲裁”“法律文书写作”等课程。此外,华政附中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慕课化尚法课程。开发制作40多个法治教育慕课、8个“高中法治”网络课程,挂入上海名校慕课网、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网,为全市中学生提供法治学习资源,点击率非常高。同时已正式出版《模拟立法》《模拟听证》等12本法治教育学习读本,供学生学习使用。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渠道,也是法治教育的主阵地。现代课堂教学必须尊重个性、追求民主、体现平等、重视规则、激发潜能,课堂教学的民主、规范与科学是实施法治教育的必备条件。因此,经过多年的持续实践,华政附中在探索中逐步形成“民主课堂”教学品牌,研制了组织自治、课规听证、学程先导、小组合作、民主评价、技术助推等六大实施策略。上课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创造组内讨论、组间质疑、合作融会的氛围,开展集体评价,依规打分。学习过程中使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编写的《学程手册》,将国家课程校本化,主要包括学习目标、课前准备、课堂探究、练习反馈、课后拓展、留白互动等部分,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师生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合作、互动,教与学潜能激发,热情投入,智慧碰撞,乐学善思,承继创造,达成课堂教学期待目标。学校为进一步发挥学生主人翁意识,针对民主课堂实践中的问题,实行课规听证,组织学生、教师、家长、专家及学校行政共同参与的课堂听证会,各方阐述观点,达成共识,为民主课堂规则的修订提出建议。

法治实验切实感知

本着“面向全体、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实践体验”的原则,华政附中在大学和社会专家的帮助下,创建模拟社会真实形态、以实验项目推进为手段、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重视学生创新体验的尚法实验室。依托华政导师工作室、大学生辅导员工作站、华政法律学校第一分校、上海一中院等共建单位的优质社会资源,开展实验室项目研究与实践。学校开展了多种实验项目课程,如:情境模拟项目,学习、体验“模拟立法”“模拟庭审”“模拟听证”“模拟仲裁”“模拟事务调解”等实验项目的基本程序,提出相关司法建议。一些成熟的特色实验课程如“模拟听证”“班规制定”也逐步由模拟走向实务并形成品牌,在区域乃至全市都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创设实验室旨在创新特色课程实施途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学校采用在真实生活中观察积累、到模拟情境中体验探讨,最后走向现实社会实践提升的学习路径,以此满足学生走进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需要,丰富学习经历。尚法校本课程分为四大类:一是学术类课程,侧重学生思辨能力,学校论坛开展多项思辨项目,围绕校园内外热点问题,如共享单车管理等,通过组织校园辩论赛、演讲、论坛、讲坛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交流、逻辑思维与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并承办了上海高中生法治辩论邀请赛,荣获2019年冠军。二是社团类课程,侧重于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课题研究,学生自建课题组就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影响校门口交通安全的问题开展调研,形成5条建议。学校和长宁分局、交警支队共同举办“与警察叔叔面对面”现场答复会,有4条予以采纳并落实解决,提升了学生的研究实践能力。三是活动类课程,注重学生的生涯导航、社会考察、职业体验,例如云南麦地小学体验活动。四是服务类课程,侧重在行动,学生自发成立学生事务中心,通过校园事务管理,围绕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依照一定的规则去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养成的法治素养成为引领成长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撬动学校运行机制的变革,重构学校治理机制,彰显生命活力,最终培养学生成为真实问题的解决者。教师们表示,四类尚法课程的共同目的是,让华政附中学子从模拟走向实务,参与校园管理,自主管理,成为学校的主人;从知识走向实践,关注身边热点、解决涉及权益的难点;从校园走向社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华政附中聚焦课堂,赋予学生课堂学习中的话语权、参与权、评价权、决策权等相关民主权利,创造更佳育人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习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综合来说,就是要让学生通过社会生活问题的解决,提升未来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华政附中开设的服务类课程已发展成学校特色品牌,学生们从校内走向社会,有责任能担当,成为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问题解决者。2019年,教育部门就教育惩戒权规则向全社会征询意见,华政附中学子经过广泛调研形成意见建议提交,部分意见被采纳,受到上级主管部门来函表扬。2020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二审稿修订草案意见征询之际,校模拟立法社学生在华东政法大学专家的指导下,细致研究相关法条,形成修改建议,其中一条建议被《未保法》正式采用。学生立法意见被国家机构采纳,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和信心。学校希望通过这种切身的参与和真实的磨炼,使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得到提升,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得到强化。学生也切实感受到,权利需要法规才能保障其更好地运行。学生法治素养也确实普遍提高,法律知识面拓宽,规则意识提升,在各类法律竞赛活动中,他们的表现优于同类学校学生水平,在专业选择上有明显倾向,政法类专业报考数量不断增加。根据近年毕业生的反馈,许多在各类尚法实践活动中表现活跃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社会实践能力普遍较强,很多学生成为大学学生会、社团、辩论赛等活动的骨干。

华政附中将始终坚持“明德·尚法·精业”的培养目标,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法治教育实践,帮助学生树立对法律的真诚信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会运用法律知识和法治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法律和规则规范学习过程,把法治教育融于学业之中,促进法治素养的提升。最终把学校办成“管理重人文、课程有特色、课堂讲民主、师生能自主”的以“尚法”为特色的优质中学,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人文情怀和有理想抱负的现代公民,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傅松)(傅松)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