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一场社区里的博士论文答辩会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9日 11:53:47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分享至:

  原标题:一场社区里的博士论文答辩会

  “论文里说到的一些孟姜女唱词,我们拉出来就能唱,感觉非常亲切。”从事曲艺表演与剧本创作已半个世纪的徐鲍培老人今天第一次观摩博士论文答辩,“听到教授们的提问与批评,就像是在指导我们表演和创作,很有针对性。”

  5月28日下午,浙江省平湖市当湖街道的市民学校活动室十分热闹。上海师范大学在这里举行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俗文学方向博士论文答辩会,将关于上海抗战时期戏曲、孟姜女传说的两篇论文答辩向市民开放,成为一场别致的戏曲发展交流会。

  40多名平湖文化工作者、戏曲爱好者与答辩委员、博士学位申请人混坐在一起,观摩答辩过程。

  “戏曲是一种非常接地气的艺术样式。到基层社区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把论文写到老百姓中间,写到祖国的大地上。”答辩委员会主席、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俞为民说。

  博士学位申请者王婉如的论文题为《上海抗战时期戏曲活动研究》,论述了抗战时期上海的京剧、越剧、沪剧等生存状况,探讨班社和艺人如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宣传抗日。倪金艳的论文《孟姜女传说的叙事研究》关注孟姜女传说的历史与现存状态。

  两名博士生的指导教师、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朱恒夫介绍,戏曲、小说、曲艺、民间传说等文艺样式都根植于民间,发生发展都是老百姓支持的结果,两名学生都研究俗文学,研究成果理应给群众看一看,接受他们的检验。

  徐鲍培曾担任平湖市曲艺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一辈子和戏曲打交道。旁听人员回避评议的间隙里,记者看到,他和曲艺同伴在一片空地上合练国家非遗平湖钵子书,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他说:“曲艺、戏剧就是日常生活,一天也少不了。今天大学教授和博士生们把答辩会办到基层,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吸收了营养。”

  恰逢30岁生日,王婉如感叹今天过得格外有意义:“看到基层文化工作者对博士论文答辩的喜爱,我也受到很深的触动,我以后要做更多接地气的研究,让学术走向民间,走向大众。”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李伟用“奇妙”二字形容这次答辩会:“奇就奇在走出校园来到社区,打破了博士论文答辩的神秘感,妙就妙在与基层文化工作者们共享研究成果,论文答辩的过程也是文化普及的过程,为地方文化发展出谋划策。”

  经过导师介绍、申请人陈述、答辩委员评价与提问、申请人回答、答辩委员评议等环节,两名博士生通过了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建议授予文学博士学位。(记者 董少校)

  

责任编辑:王胤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