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乐学 >> 正文
昆明主城2019年启动小学课后服务制度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19日 09:10:56  来源: 云南网-春城晚报
分享至:

  原标题:孩子放学家长没下班咋办? 昆明市教育局副局长: 昆明主城今年启动小学课后服务制度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有关教育的话题一直都不缺少关注度。近几年来,春城晚报报道过的学生如何减负、校外培训机构整治等,时常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在昆明市两会上,教育话题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引进名校4所、名师50名、名校长4名。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稳妥推进中小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小学生课后服务制度。——政府工作报告

  话题1

  三点半放学后 学生何去何从

  现象:放学早娃娃没人接

  学生“减负”一直备受关注。学校为应对“减负”政策,将学生放学时间调整至下午三点半到四点,减少学生在校时间。学校放学过早,这就导致孩子无人接的问题,有的家长硬着头皮请假早退,有的请老人帮忙,还有的花钱交给托管班,由此引发不少家长吐槽。

  建议:探索“三点半课堂”星级评定制度

  昆明市政协委员郝志章建议,可以放学时间不变,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把孩子接走,没有条件的家长可将孩子继续留在校园,时间延至家长下班,由家长承担相应管理经费。留校期间,由校方组织文艺、体育、游戏等综合素质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使孩子在课余时间充分释放童趣,从而为孩子、家长“减负”。

  农工党昆明市委则建议,学校应作为“三点半课堂”主体,发挥学校资源、场地、师资等优势,以课外活动为主要载体,以课内活动有效衔接,保证活动质量。建立“三点半课堂”项目考核体系,从场地建设、活动效果、台账资料、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考核,探索“三点半课堂”星级评定制度。

  措施:开设“三点半课堂”

  接下来如何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建立健全小学生课后服务制度”要求?昆明市教育局副局长穆仁早说,小学生课后服务制度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三点半课堂”。由于学生的放学时间和家长下班时间有冲突,学生放学家长无法接的问题普遍存在,由此引发社会的关注。针对这一问题,从教育部到教育厅再到市县级教育部门都很重视。就昆明市而言,目前已经在开展试点工作。由政府负责保障经费支出,引入校外资源开展特色课程,把学生放学后到家长下班来接的时间利用起来。

  穆仁早坦言,试点后引发了部分家长的不解。“三点半课堂”放学后,学生们继续留在学校参与兴趣班,部分家长把“三点半课堂”与补课混淆起来,有了补课的嫌疑,这两者其实有着本质区别。课后服务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特长、爱好、特色进行辅导,在老师的参与下,有序地在学校组织开展,这一点需要部分家长理解支持。

  目前,中华小学课后服务制度试点已经启动,作为市级试点项目,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实施下来效果不错。由于接送孩子难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主城区,穆仁早表示,今年昆明主城区将启动小学课后服务制度。 

  话题2

  陪写作业焦虑成疾

  “家长陪娃写作业气到脑梗”“陪写作业成一年级家长集体焦虑”……这些引起不少家长共鸣的题目在网络屡见不鲜。“简直是又上了一遍小学。”一位80后家长向记者吐槽,辛苦上班一整天,回到家之后还要管娃娃写作业,拍摄视频作业、检查作业对错,往往折腾到晚上10点才有自己的时间。

  对此,昆明市人大代表严冰注意到,近期教育部对此事的回应已明确,老师不允许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允许通过微信或QQ群布置作业。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她认为,应该把学校和家庭的责任区别开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有各自的任务,家庭主要是陪伴孩子,学校则是培养孩子行为习惯以及完成学业。尤其是家长批改作业,很可能一些题目家长都拿不准、不会做,又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的解题思路呢?

  话题3

  学前教育有短板

  目前,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关注与重视,各类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农工党昆明市委调研发现,目前昆明市有几百家实际从事早教的机构,这些早教机构没有教学许可证,也不具备教育培训条件,却打着教育咨询的旗号从事培训工作,甚至直接办成幼儿园模式,以低廉的价格与幼儿园抢生源,这些机构内部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由此衍生了不少社会矛盾。

  在农工党昆明市委提出的《关于规范昆明市早教机构的建议》中,他们认为,政府应当尽快把早期教育纳入社会公共服务范畴,明确早教机构的监管机构,出台相关行业规范,对早教机构进行引导和监督,未经审批的,一律不准从事早教业务。同时,加强对于婴幼儿早教机构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不法行为,惩治不法单位和个人。对于参与不正当竞争的机构,超范围经营的,依法及时处理,整顿市场秩序,实现婴幼儿早教市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话题4

  不能啥活动都进校园

  近年来,各类“进校园”活动名目繁多,愈演愈烈,令人眼花缭乱。来自教育一线的昆明市政协委员耿云花提出《关于“进校园”乱象,还校园一方净土的建议》。“学校不是个筐,不能什么都往里装。”她建议,相关部门应规范推进“进校园”活动,还校园一方净土。学校有自己的教学任务,有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和安排,有严格的作息时间,这些活动美其名曰是增强学生群体防范意识和能力,实际上是无故增加学校负担。

  话题5

  应考虑为老师减负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心理压力很大,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不容忽视,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因长期埋头工作,不注意劳逸结合,忽视自身保健,久之积劳成疾,患有各种疾病。据不完全统计,90%以上的教师普遍存在身体状况欠佳的情况,且呈上升趋势,比例不断增加,向年轻教师队伍蔓延。

  对此,昆明市政协委员金云丽提出《关于关爱重病教师群体的建议》。她建议,昆明市应完善教师群体重大疾病保险制度,同时建议市级财政对重大疾病保险进行补助。建议市财政局牵头,市教育局配合,成立教师重大疾病关爱基金,形成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群体互助的关爱基金补助机制。

  “老师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至少10个小时,晚上往往工作到深夜,周末带着作业回家批改也是常事。”昆明市人大代表严冰说,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应考虑为老师减负。(记者 宋金艳 罗宗伟)

责任编辑:王胤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