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一流本科的自问与自信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5日 15:09:44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分享至:

  原标题:一流本科的自问与自信

  清晨,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大三学生徐静怡早早发了一条朋友圈——“迎接BAG,开始科研”;精仪学院办公室里,辅导员们正热议着“工程科学实验班”本科生毕业设计被《自然》杂志发表的消息;年轻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马明走上讲台,他已经习惯了上课前的些许嘈杂,太多慕名而来的学生让这间普通的思政课教室显得满满当当……

  很多师生还不知道,自己已然身在“聚光灯下”——听49门课,看2788份试卷,检查1015项毕业设计,访谈校领导24人次,考察3个校外实习基地,举行29场座谈会……日前,天大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

  家国情怀必修课

  “一流本科教育培养什么人?”沿着充满科幻感的“时光长廊”,专家组成员、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走进天津大学校史博物馆,想从这里寻找“天大的答案”。身为教育专家,于志刚对天大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并不陌生,让他感到惊奇的是,随口一问,校园里多数学生都能对学校校史、杰出校友和文化符号“如数家珍”。

  让校史馆成为大学生涯的起点”——这是天大人的传统。每年开学季,数千名本科新生会分批次来到这里,深入了解学校“兴学强国”的宗旨、“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爱国奉献”的传统,完成这堂充满仪式感的“家国情怀必修课”。

  “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这是天大党委书记李家俊对一流本科教育重要性的判断,“天大以家国情怀为引领,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一切的根本标准。”“家国情怀”——这是天津大学送给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一份礼物。

  天津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其前身北洋大学成立于1895年甲午战败、国运危亡之际,故而“兴学强国”的“胎记”已伴随这所大学123个春秋。

  天津大学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制定了包括品德素质、心身素质、能力、知识等四维度28要素“未来卓越人才培养标准”,还将“家国情怀”落实在本科教育教学之中。

  将改革创新写进大学的基因

  “基因,是带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它储存着生命的全部信息,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在化工化学协同创新中心的实验室里,徐静怡正认真聆听她本学期第一节“BAG”课程。

  “一流本科教育怎样培养人?”天津大学副校长、合成生物学团队负责人元英进的回答一定是“改革创新”。他的团队创设了“合成基因组”课程,将国外的“BAG(Build A Genome)课程”引入学校,结合中国国内合成生物学研究的特色。由此,化工学院二年级本科生可以“足不出课”参与到国际化顶尖科研项目中。

  与此同时,在数学学院课堂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永川的创新课“离散数学”拉开序幕。“太精彩了!”三年级本科生张玉芳感叹道。刚选上这门课程时她心中还有一丝担心,“能在本科学习中听到院士授课是个宝贵的机会,可也担心他的课艰深难懂。”听完陈永川教授的第一节课后,张玉芳心中的忧虑消失了,对今后的课程也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改革创新的精神已经写进天津大学的基因里,这使得天津大学一直处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前沿。”专家组成员、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执行院长Anton教授不吝溢美之词。几天来,一系列“改革”“创新”“金课”让专家们印象深刻:院士课堂、杰青大课层出不穷,大批名师活跃在教学一线,在引领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新课程教材和教学模式、创建教学团队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静康耄耋之年依然活跃在讲台上。她希望通过给学生上好基础理论课,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领域和行业的发展趋势,让学生知道应该为国家作哪些贡献。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弗雷泽·斯托达特教授及其团队潜心研究适用于中国大学生的国际前沿教学模式,为学生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化学类课程和培训。理学院开设了一门“有机光电子学”,这门课一共15讲,邀请了11位杰青、两位优青,还有两位业内专家,共同授课,致力于让本科生接触到学术最前沿。

  近年来,学校改革创新大笔如椽,一手描绘了“新工科建设路线图”,携手61所高校共同推出新工科建设“天大行动”,奏响了工程教育改革主旋律。“新工科”建设对于中国大学意味着什么?专家组成员、美国莱斯大学校长李达伟这样评判:“天津大学对新工科的引领和探索,开创了一种新的工程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无限可能。”

  课堂内外协同育人

  2018年1月,天津大学以一号文件印发《天津大学一流本科教育2030行动计划》,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成为学校的1号工程。

  一流本科教育为谁培养人?在恪守“实事求是”校训的天大人看来,这样的问题只应用成果来回答:“海燕”刷新中国水下滑翔机潜深纪录、牵头建设世界最大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人工精准定制合成酵母长染色体、在轨脑-机交互系统随“天宫二号”遨游太空……近几年,天津大学产出了一批又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

  一是建立了科研反哺教学的有效机制。二是形成各类优秀人才热心教学、精心育人的氛围,知名教授为本科生开设创新课程、专业导论课程及学术讲座。三是构建“创意—创新—创业”全链条的创新创业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结合自身学科特色,根据双校区学科布局,建设全国首批众创空间。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发挥社团文艺等第二课堂育人的作用,形成了文化艺术育人高地。

  四天的评估,天大的特色和亮点给评估专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流成果需要一流人才。专家组肯定了天津大学“全校上下、课堂内外协同育人的机制和氛围”:“全校上下、课堂内外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办学的生命线,把本科教学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建设起学校联动机制,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过程。”

  专家组副组长、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朱泓直抒胸臆:“我看到了天津大学不断适应新时代要求,不断探索完善具有天大特色、天大品格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这所大学上上下下富有活力的精神面貌让我钦佩。”

  《中国教育报》2018年11月05日第6版

责任编辑:王胤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