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是谁的作业?”“把中小学上学放学时间与家长上下班时间对接,减少接送矛盾如何实现?”“如何在学校实现‘快乐三点半?”……10月18日下午3时,由云南网推出的特别直播访谈节目《委员网友“面对面”》第二场开聊!节目直播过程中,不少网友纷纷在云南网微信、微博、金碧坊论坛留言,表达自己对于“减负”的看法,政协委员现场给予回答,回应网友的呼声。
访谈现场
本次访谈,邀请到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张瑞才,云南省政协委员、昆明市海源小学校长邓国谊,昆明市政协委员、官渡区福德中心学校校长王蜃淋3位嘉宾。
网友:“减负”究竟指什么
委员:减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部分
张瑞才表示,减负的主体是“中小学生”,减负的对象是“课外负担重”,这种“重”是指“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部分”。张瑞才认为,从“负担”产生的表现来看,存在着“剧场效应”。部分学校、老师、家长“先站起来”并从中受益,引发所有学校、老师、家长都站起来。虽然大家都站起来了,但得到的价值却没有变,反而使大家站得都很累。
“中小学生“减负”工作涉及校内校外、教师、学生、家长、教育主管部门、考试评价和招生制度改革等诸多因素,需要综合治理、辩证施策。”张瑞才说。
网友:建议延迟孩子入校时间
委员:可实行早八点半、晚四点半学习时间制度
王蜃淋说,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在当下社会,如果把入校时间稍微往后推一点,放学后时间也往后退一点,实行早八点半晚四点半学习时间制度。不但能对“三点半”这个现象进行一个很好的缓冲,还能让孩子的睡眠时间更长一点,会更符合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而对于网友提出建议取消大课间活动的做法,王蜃淋认为,孩子们在大课间活动中进行一些体育锻炼,这有助于孩子在学习之余能够很好地调整身心。“体育在孩子的成长发育中是不能被忽视的,取消大课间活动的做法是不科学的。”王蜃淋说。
网友:学校应该怎么样才能真正实现“快乐三点半”
委员:合理引入校外培训机构
针对“三点半”现象产生的托管需求,邓国谊说,在下午三点半到五点半这段时间,学校应该主要承担起责任,赋予这段时间的生命力和活力。学校可以引入专业的校外培训机构,让专业的学科人才开展专业的课程教学更能保证课程品质,建立双师课堂,学校教师可以协助管理,提升“三点半”课堂质量。在此期间,学校帮助家长遴选课程,审核资质,运用这个方法降低家庭在校外培训机构的成本?
网友:如何尊重引导孩子在三点半后的心里?
委员: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进行安排
王蜃淋认为,三点半后无法及时被家长接回家,需要留校的孩子,学校可合理有序地把优质社会资源引进学校,建立学科课程和社会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让孩子在校开设健体类、文化类、艺术类、科技类等综合实践活动,把“四点半”阵地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主渠道。在此过程中,应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针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学校老师可对其进行课后辅导,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网友:如何减轻书包之“负”
委员:降低卷本、教辅的使用量
“改版之后的书本在长度宽度方面都随之增加,就导致书的重量增加,孩子肩膀上实实在在的压力就会增加,不利于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对此,邓国谊认为,各级科研中心要进行教研创新,承担起教学改革导向任务,降低卷本、教辅的使用量,为孩子的身心健康着想。同时,还要减课程之负,培养优质师资,提升办学品质,为社会输送多元复合的未来人才。
网友:家长的压力该如何降低?
委员:家长要有正确的成才观念
张瑞才表示,一些家长成才观有偏差,认为这是一个“拼爹”“拼妈”时代,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通过“砸钱”让孩子“抢跑”,结果孩子在重重压力下不堪重负,而这也增加了家长的压力。对此,他认为家长要有正确的成才观念,改变唯分数至上的传统观念,注重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父母还需做好榜样示范作用,来引导孩子,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又能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
网友:唯分数至上的思维习惯怎么改变
委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张瑞才说,要改变唯分数至上的思维习惯,学校和老师就必须在“提质”上下功夫,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从偏重智育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转变,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中小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中小学教育规律出发,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强化其生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把道德品行、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作为中小学学生评价的重要标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据统计,本场直播共有11.7万人次通过直播平台在线观看,获得10w+的网友点赞。在未来,云南网还将针对社会热点话题推出更多的直播访谈节目,欢迎广大网友关注并观看!
云南网记者 夏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