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模式化
考生“拿自己开刀”
在面试过程中,考生们的旁征博引和举例说明最能吸引眼球。近年来,廖俊波、秦玥飞、焦裕禄等人的先进事迹更是成为考生举例的“香饽饽”。从7日上午一面试考场的情况来看,12名考生中,有5名考生引用了廖俊波的先进事迹,2名考生提及了焦裕禄的故事,中美贸易战、中兴等词汇成为面试现场的高频词。
往年,举例千篇一律,甚至连经历都一模一样,培训痕迹明显的模式化作答让不少考生吃了“面试亏”。值得注意的是,在举例说明方面,今年考生们普遍开始“拿自己开刀”。
“我在基层工作时,健康扶贫的政策让我受益良多”“上大学时,我考四级的经历让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做过基层教育工作,学生和家长们也给了我很多启示”……7日上午,在回答相关面试考题时,考生们纷纷亮出“家底”来为自己的作答加码。
“有没有培训过,一开口就能听出来。”经过一天的面试监督,马林对考生的发挥也有了基本的判断,她说,令她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位考生,他从头至尾引用了很多名言,显得“高大上”,但并不贴题,背的痕迹很重,最终这名考生的得分就比较低。
如何确定考生和岗位的匹配度?怎么把握选人的标准?记者注意到,考场上的每位考官都有一份“岗位描述表”,让考官知道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进一步提高面试人选的岗位匹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