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频道/ 新闻动态
下不下班听老师的 家长恐成“编外教师”
2018-05-15 16:03:01   来源:半月谈网
分享至:

“编外教师”,是耶?非耶?

针对学校教师摆脱部分工作责任,而家长被学校召来“干活”,承担大量原本与自己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有家长戏称自己为“编外教师”。

对于“编外教师”这个身份,家长和老师究竟如何看待?

有些家长认为,活动中积极活跃、愿意为班级付出的家长,确实能提升孩子在班级中的“地位”。

特别是在班级活动中,热心家长们能帮助布置教室,帮老师购买活动物品,替老师迎来送往,出于对家长的感激和回馈,孩子能得到班主任老师更多的关注。

但也有些家长对此颇有微词。谁都有本职工作,有时很难兼顾。像打扫卫生这样的小事,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让孩子们独立完成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在心理上,不太能接受;在行动上,绝对都会支持。我敢说,大多数家长都是这种心态。”王先生说,因为孩子的事总归是自己的事,所以不敢拒绝老师。

无锡某公办小学班主任沈老师则从教师的角度持另一种观点。她认为,这并不能全怪老师“偷懒”“失职”,某种程度上也是当下的教育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造成的。现在的教育现状几乎只给了老师教课的权利,而剥夺了老师管学生的权利。

比如,对于学生不好好写作业这事,不少老师束手无策。

“在我带的班里,学生的听写作业交上来,我圈出错误的地方,让他们下次交作业时要先改正错误,结果没有一次是学生主动改正的。人都有惰性,何况是尚无自制力的孩子。但现在的教育环境,老师们除了说教,就只能让家长参与教学,好好管教孩子。”沈老师说。

如何把握责任边界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师伍肖认为,家校关系在现行教育体制之下,合作意愿强烈但途径单一,家校存在冲突隐忧。

从理论上来说,“家校共育”对于孩子成人成才十分关键,学校教育与管理需要家长配合。但是,教师因职业优势,在家校关系中处于优势地位。有关专家表示,这种不对等有可能导致当教师将一部分应尽职责转嫁给家长时,家长无法拒绝,也必然会滋生学校的责任转嫁、不作为等乱象。

如何确保家校之间正常合作不变形、不变味?

专家认为,对于这类问题需要更加具体细致的分析,例如小学阶段,需要家庭更多的配合,因为这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关键期,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无论何种情况下,让家长和社会深度参与学校治理,一定要避免打着“家校共育”的名号,给家长摊派任务。(蒋芳)

 

责任编辑: 字月璐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