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编 刘一飞 画
9月开学季,校园餐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广东陆丰市某学校“烧汁鸡腿”导致94名学生肠胃不适,上海一份因异味被撤下的“虾仁炒蛋”引发全社会对校园餐的集体担忧。
两场风波并非孤例。近年来,校园食品安全频频失守,从供餐企业“边遭投诉边中标”,到食材采购审查不严、后厨条件卫生堪忧、加工操作不规范,几乎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安全漏洞。校园食品是关乎学生成长、家庭幸福和社会未来的重大民生议题,不容有失。若监管止步于数据“达标”,却难抵家长放心、孩子爱吃的实际期待;部分企业底线仅停留在不违法,而缺乏良心供餐的自觉;学校未能完全压实供应商准入把关责任,食品安全便难以得到保障。追责之外,我们更应从源头筑牢安全防线,强化全链条责任,推动各方守好各自关口,让学生每一餐都安心、放心。
云报全媒体记者 王世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