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碧波轻拍岸石,昆明市西山区杨林港村的“一颗印”民居静立西岸,如时光镌刻的印章,在山水间留存着世代居民的生活记忆。当湖风拂过雕花的窗棂,那些承载着乡愁的梁柱与檐角,正悄然诉说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如何在守护文化根脉的同时,让传统民居焕发新生?
答案藏在一群青年学子的实践中。2025年7月14日—22日,由蔡昌茂、李洋、解维锋三位老师带队,“绿色振滇”乡村实践队的8名专业学生深入杨林港村,开展“一颗印”传统民居现状调查与数字测绘工作。通过细致勘察与技术建模,他们为这些承载历史的老建筑建立起三维数字档案,为后续的绿色修复、改造和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实践团队运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对全村建筑风貌进行了整体摄影扫描,了解并建立了建筑三维影像图、建筑分类分布等详细信息。随后,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对每一座“一颗印”民居建筑的场地形态、构造纹饰微观尺度进行精确测量,并形成测绘手稿。在此基础上,结合倾斜摄影成像模型,将“一颗印”民居的测绘图样整合成电子信息图和三维模型,建立起初步的建筑信息档案。
此次“绿色振滇”乡村实践队的“三下乡”活动,通过校地携手有效推动了“一颗印”传统建筑的保护工作,让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得到了更好的关注与保护,既守住了文化根脉,也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文化动力。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供稿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