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南县人民检察院通过打造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深化“法治进校园”活动、精心培育“桃源未检”特色品牌等举措,让法治力量润物无声般呵护未成年人成长。
广南县人口居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8个县(市)之首,未成年人群体基数庞大,留守儿童逾两万名。“面对这一形势,广南县人民检察院立足法律监督机关职能,协同各方力量,全力为边疆民族地区未成年人构筑坚实的法治保护屏障,从源头防范负面事件发生。”广南县检察院副检察长易星星表示。
在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一群小学生正围着一个“电话亭”,电话响了,话筒里传出声音:“您好,恭喜您中奖了,请提供银行卡号领取奖金!”接电话的12岁的李同学立即回应:“这是诈骗,我不会上当的!”这是广南县创新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一个生动场景。
今年以来,广南县人民检察院以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为阵地,创新推出“沉浸式普法”工作模式,将传统法治教育转变为孩子们可参与、可体验、可互动的学习过程,为边疆地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探索新路径。
作为文山州“利剑护蕾”专项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南县推出“法治副校长”与“法治班主任”双轨工作机制,将法治教育从“偶尔来访”变为“日常驻守”。
“法治副校长”“第二班主任”定期入校开展法治教育,立足广南县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等实际,制作发放壮语、苗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版本的法治宣传册、普法漫画、音视频资料,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及家长听得懂、学得进。
结合当地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通过讲座讲解早婚早育危害、反对家庭暴力等与未成年人权益相关的法律知识。同时,采用模拟法庭、情景剧、知识竞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互动性和吸引力。近年来,已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百余场,覆盖全县中小学,惠及师生超十万人。
此外,广南县检察院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精准帮教。
2024年,高三学子农某某因涉嫌盗窃罪,前程蒙尘。经走访调查,广南县人民检察院发现,农某某自幼由患有智力障碍的爷爷抚养,秉持“教育挽救”理念,检察官为其量身定制成长方案:依法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督促监护人履职赔偿、协助备考,并联合关工委进行帮教。考察期内,农某某深刻悔悟、全力冲刺高考。事后,农某某在其法定代理人的陪同下,来到检察院献上锦旗。
近3年来,广南县人民检察院对多名未成年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有效减少了部分涉罪未成年人进入刑事审判程序的概率。此外,深入剖析旧案根源,形成专题报告提请县委、县人大支持,通过夯实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一人一档动态管理”机制、联合团委妇联打造关爱服务站及家庭教育团队、推动行业治理等举措,构建“府检联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全面强化社会防护网。
为构建完善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全面提升未检工作质效,今年5月,广南县人民检察院打造“桃源未检”品牌,目前已成功组建专业团队,并规范化运作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和“一站式”保护中心等项目。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