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启动,“网络身份证”上线可申领!
记者从中央网信办获悉,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中央网信办近日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本次专项行动将进一步拓展治理深度和范围,持续深入整治网上危害和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问题乱象,严肃查处涉暴力迷信、淫秽色情、引诱自杀自残、侵害未成年人隐私等违法信息,全面清理低俗庸俗、炫富拜金、极端情绪等不良内容,严厉打击涉嫌针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
在此基础上,聚焦各类新情况新表现,做好四方面问题整治:
实施网络侵害行为
实施网络侵害行为以未成年人为对象,借绝版“谷子”、明星周边、免费学习搭子、图片定制等名义,侵扰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欺凌、隔空猥亵等恶性违法行为。
隐蔽传播违法不良信息
隐蔽传播违法不良信息借卡牌、故事、动漫等未成年人喜爱的新载体、新手法,炮制网络黑话烂梗,虚构放大血腥暴力情节,包装美化不良亚文化,鼓吹不良价值观,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诱导参与线下危险活动
引诱提供陪聊、陪玩、陪游等违规服务,教授制作“笔枪”“牙签弩”等所谓“创意手工”,鼓动未成年人模仿“楼梯跳跃”“窒息挑战”等危险动作,可能造成线下伤害。
利用未成年人形象牟利
恶意发布导向不良的未成年人出镜内容,炮制软色情、软暴力“毒流量”,炒作儿童CP,摆拍“整蛊儿童”“姐弟互殴”等虚假剧情,炫耀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博取眼球、营销牟利。
在开展专项整治的同时,网信部门将重点关注三个方面情况。
一是未成年人模式的使用情况以及内容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是儿童智能设备的内容安全以及功能规范。
三是AI功能在未成年人领域不当应用以及诱导沉迷问题。
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开展专项行动是净化网络空间、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各地网信部门要准确把握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加大巡查力度,从严处置处罚存在突出问题的平台、账号和MCN机构,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强化警示震慑。
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以及广大网民共同抵制网上涉未成年人乱象问题,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6部门联合公布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7月15日起开始正式施行。
今后,在网购、办理业务等要用到实名信息的场景中,可以用“网络身份证”进行核验,可极大地降低个人身份信息泄露风险。
根据《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不满十四周岁的自然人申领网号、网证的,应当取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申领。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申领网号、网证的,应当在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监护下申领。
具体来说,如果是成年人申领的话,首先需要一部支持NFC功能的手机,在应用商店搜索并下载“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之后,在App首页点击“立即申领”,选择证件类型,在手机NFC区域识读本人身份证核验身份信息后,进行本人人脸识别,设置关联手机号码和网络身份认证凭证口令,申领成功后,就可以选择在当前手机使用网络身份认证凭证了。(综合自中国教育报、网信中国、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