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新闻动态 >> 正文
重走联大路 续写强国梦 | 从撒网到拉花:云南渔民的“啡”凡转身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6日 17:44:57  来源: 云南网

  昆明滇池的粼粼波光曾无数次映照肖俊撒网捕鱼的身影。这位海晏村的老渔民总说:“以前我上学时的学费都是靠捕鱼交的。”而如今,海晏村这座拥有六百余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小渔村成为文旅打卡新地标,也见证着他从撒网到拉花的“啡”凡转身。

  从渔网到咖啡:一场意外的邂逅

  海晏村的每一寸光阴,都浸润着滇池的水汽。十几年前,肖俊在滇池上撒网捕鱼,在田埂间挥锄耕耘,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生活。2007年,云南省启动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确定高原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六大工程”,按照“一湖一策”的治理原则,开展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保护工作。随着滇池保护被重视,滇池捕鱼逐渐退出村民的日常生活。肖俊也离开家乡外出打拼。

航拍视角下的海晏村

  2025年2月,“村里面安排我到村史馆当兼职讲解员,刚好在那儿接触到咖啡。”最初“邂逅”咖啡时,肖俊对这“高雅的东西”充满好奇。“第一次喝自己做的美式,不加糖不加奶,苦得直皱眉”,嘴里虽苦,心里却较真起来——“怎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口感”。于是,肖俊每天试做试喝好几杯,咖啡因带来的兴奋让他彻夜难眠,“慢慢做、慢慢尝,现在每天不喝一杯反而睡不着了。”肖俊笑着说道。

  随着云南咖啡产业蓬勃兴起,当地政府推动传统渔民向第三产业转型,肖俊成了海晏村第一个会做咖啡的村民。

肖俊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从浪头到奶泡:用韧劲“驯服”新技艺

  “起初,那奶泡就像不听话的浪头,怎么都驯服不了。”肖俊笑忆初学拉花的日子。为了攻克难关,他跟着视频教程学习,自己琢磨出一套“拉花练习攻略”:用酱油当咖啡液,洗洁精兑水模拟打发的牛奶,在杯盏间反复练习。一个下午练完,整瓶酱油都见了底,手臂因长时间持杯僵硬酸痛,但就像撒网要练手感,拉花也得靠千百次重复。肖俊暗下决心:“只要我想做,就能做出来!”骨子里的韧劲让他在咖啡世界里不断探索。如今,肖俊已能拉出20多种拉花,大白心、推心郁金香、压纹单翅天鹅……

  在他眼里,咖啡早已是门艺术:“第一要环境好,就像现在滇池沿岸的村庄。第二图案要漂亮,让人一看就想喝。”这份理解,让他在学习做咖啡的过程中行稳致远。

肖俊制作的咖啡拉花

  从初学者到引路人:把技艺酿成希望

  在学习拉花的五个月中,肖俊的身份再次转变——成为滇池畔捞鱼河公园附近咖啡馆学徒的老师。一群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围聚在他身边,在他的指导下练习咖啡拉花。肖俊耐心地调整他们的手势:“稳住手腕,像掌舵一样……心要静,水流才顺。”他深知,这一杯杯看似简单的“酱油咖啡”,未来会成为滇池沿岸乡村发展的强引擎。

  海晏村村名来自古语“河清海晏”,取自诗句“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描绘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如今,海晏村的青石板路上,游客捧着肖俊做的拉花咖啡,看滇池落日熔金。肖俊总喜欢望着村口的方向:“但愿更多人来到这儿,全国人民都知道我家海晏。”

  作者:安徽师范大学 耿天宇 葛婧萌 权杨晨 余崔琬(华中科技大学)

  指导老师:马梅

责任编辑:王静姝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