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声音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教育声音 >> 正文
教师要学会与人工智能协同育人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8日 15:26:51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原标题:教师要学会与人工智能协同育人

  目前,人工智能在社会各个领域扮演着引人瞩目的角色,也深刻影响着教育领域。然而,教育不是任何事情都能被外力所设计和操作的,诸如情感、意识、思维等心理方面是外力所控制不了的。人工智能再优越也无法取代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要学会与人工智能协同育人。

  情感教育方面。好的教育是一种耳濡目染的感化过程,承载着多种情感因素的熏陶和教化。教师能够将自身的情感体验与学生深层次的情感实现共鸣,这是在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和复杂的情绪理解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可以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树立善良、勇敢、正直、公正的人格品质。而人工智能无法用人类共有的情感来进行细腻的抚慰,也无法真正理解一个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波动,更无法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判断来灵活地处理复杂的情感纠葛。

  个性化教育方面。人工智能虽然能够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来识别一些学生特征,但它很难理解学生深层次的个性特征。虽然可以提供一些学习路径的建议,但它很难综合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社会资源等多方面因素来制定真正适合学生的长期个性化教育规划。对此,教师可以通过长期的观察、与学生的交流以及与家长的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和成长目标,为学生制定长期的个性化教育规划。这种规划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涉及学生的职业发展、兴趣培养等诸多方面。

  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智能时代的学生更加需要独立、质疑、批判、创新的认知能力,教学中不难发现,创造性思维往往源于独特灵感和突发奇想。人工智能目前主要是基于已有的数据和模式机械地进行创新,创意往往是基于对大量已有作品的分析和组合,很难针对未知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很难根据学生的即时反应和情感状态灵活调整引导策略,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深度发展。教师则可以通过自身的创造性行为、独特的教学方式,结合自己的创意经历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灵感萌发。

  社交与合作教育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他人合作、沟通和解决冲突等社交能力也愈发重要。人工智能虽然可以提供一些社交技巧的理论知识、模拟一些合作场景,但它无法在真实的社交场景中为学生提供示范和及时的反馈,无法通过观察学生的情绪和行为,灵活地介入并引导学生解决冲突,无法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道德上的引导。而教师则可以通过展示如何倾听他人的观点、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如何协调不同的意见,给予学生示范;还可以根据学生在社交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人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人去学习去提升,人工智能在教育上的应用,是成为教育的辅佐力量和参谋助手。教师要学会与人工智能携起手来,互相补充,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作者 白星皛)

责任编辑:王静姝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