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声音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教育声音 >> 正文
师生同乐是教育工作者的小确幸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8日 15:26:42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原标题:师生同乐是教育工作者的小确幸

  眼下,各高校的暑假陆续开启。暑假可以让学生获得张弛有度的缓冲期,有助于他们在长期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后得以休整和“充电”,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储备能量。同时,利用假期尤其是暑假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研学旅行,不仅是学生学业的延伸,更是培养社会责任感、了解国情民情的重要途径。

  放松身心,休养生息,是放假的应有之义。但对致力于立德树人、从事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教师而言,假期又不只是简单的休息和停工,而是一种劳逸结合的节奏转换。部分教师的假期很难“闲”下来,有相当一部分工作是带领学生进行实践、社会调查、科创训练。这些工作,因其意义感、成长性和情感联结,在精神层面等同于一种积极的休息。这些工作让教师走出书斋,接触真实社会,从一手材料中获得研究的灵感、检验理论的效力、推动学术的创造,这种智力活动本身就是愉悦的。

  师生没有血缘关系,但好的师生关系确实有类似家庭的亲密感。带学生实践就像家长带孩子探索世界,共同经历会强化情感联结。

  教育的本质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从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特性来看,教师最根本的满足感来自教育过程本身。日常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教师的单向输出,即便有所互动,但限于教师与学生一对多的规模,也很难深入讨论。而暑期社会实践能够让师生共同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楼宇探索真实世界,在共同生活、深入社会、面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更加相互信赖,学生能够更充分地展现自身个性和发展潜质,教师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看到他们在课堂外的更多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的成就感和情感联结,是教育工作独有的、深层次的快乐源泉。

  对于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教师而言,在教学相长的充实工作中体验职业的“小确幸”带来的精神愉悦,远胜于单纯的体力休息,真正的教育快乐就蕴含在这些看似辛苦的过程中。教育工作不仅仅是职业,更是一种需要投入情感、能够收获独特精神回报的生活方式。这种回报不在于安逸,而在于与学生共同创造价值、共同成长的过程本身带来的精神满足。(作者 曹东勃)

责任编辑:王静姝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