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声音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教育声音 >> 正文
跨学科培育文化自信何以实现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2日 14:45:39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原标题:跨学科培育文化自信何以实现

语文学科在培育文化自信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广州市“田爱群名师工作室”依托数智技术,在初中语文领域开展跨学科培育文化自信的探索,让学生在体验中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不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体悟,从而提升精神境界,转变思维方式。

工作室团队搭建起“1+N”语文跨学科内容框架,以语文学科为主,打破学科壁垒,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各学科日常教学,通过课堂文化渗透、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文化实践,形成文史类、文理类、文艺类、综合类四大类课程有效衔接的跨学科文化育人课程框架。

工作室探索出跨学科培育文化自信的教学策略,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情理交融。工作室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并实施浸润式、体验式、讨论式(或辩论式)、创作式、展示式等教与学的方式。这些教学策略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与理智,促进文化自信的内化与外显。

二是数智赋能。工作室通过智能教学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让学生在数字空间中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体验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利用大数据分析学情,精准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文化需求,为文化自信的培养插上科技的翅膀。

三是多元协同。工作室构建“平台(智库)—学校(孵化器)—教师(实施者)—家庭(资源池)—社区(实践场)”五维协同网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引领,以语文学科为主导,携手其他学科共同发力,形成跨学科的文化教学合力。平台提供智力支持与共享资源,家庭成为文化教育的延伸,社区则成为实践锻炼的大舞台。

四是小初一体化。工作室在文化自信的培育上采取小初一体化策略,通过设计连贯性的课程体系,从低年级的文化启蒙到高年级的文化深化,逐步构建学生坚实的文化根基。同时,开展跨年级的经典诵读、传统节日庆典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连续的文化体验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与认同,确保文化自信培育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工作室以培育文化自信为核心,构建起四环联动的语文跨学科育人模式,通过文化情境感知、文化内涵理解、文化特征探究、评价推广反思四个环节,点燃主动的学习之魂,架设联动的协商平台,构建灵动的学习过程,触发能动的成果表达,致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强化学科育人功能。

工作室还建立起“认知—情感—理悟—实践”四维评估框架。依托教学平台整合教师、学生、家长三方评价,智能生成可视化报告,定位学生学习薄弱点并推送个性化学习任务,形成“评价—反馈—优化”闭环,实现文化素养的动态追踪与持续提升。针对学生的设计展示进行表现性评价,从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实践、项目管理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开发出20多个评价量表,用评价记录学生学习文化经典的进程,加深学生对中华文脉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学习成果的感知,使跨学科学习有深度、有动力。(田爱群)

责任编辑:赵津津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