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尺讲台上的“点灯人”——沙粲与陇家湾小学的9年之约
2016年,怀揣教育梦想的年轻教师沙粲通过教师招考,来到陇家湾小学任教。在这个偏远乡村的三尺讲台上,她开启了自己的教育生涯。初到学校,沙粲便以满腔热忱投入教学工作。她身上散发的青春朝气与教育情怀,如磁石般吸引着学生们。
课间,沙粲和学生下五子棋,欢快的笑声回荡在教室的每个角落。朝气蓬勃的她常与学生打成一片,上课时是良师,下课后是益友。“丁零零……”随着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迅速归位。沙粲点开事先准备好的《哪吒》手指操视频,然后用眼神示意开始,同学们便熟练地比画起来,注意力也从课间的放松状态迅速切换为高度集中。
一段充满童趣的手指操结束后,沙粲进入正题。她目前负责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问题,课堂氛围热烈。当沙粲提出问题时,大家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生怕错过展示自己的机会。
为何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么高?课后,沙粲揭晓了答案:“这得益于我们制定的一项激励机制。”自开设“善行超市”以来,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互动的场景,已成为陇家湾小学教学中的常态。
“‘善行超市’采用积分奖励制度,学生获得积分后,可根据物品所需积分在超市自由兑换。”沙粲介绍,“老师们将超市运营任务分解后,学生们会在开放前分工:有的负责引导同学,有的在货架旁收取积分券。”
“善行超市”积分的获取方式多元,覆盖日常行为规范、校园活动参与、考试成绩和特别贡献等方面。老师会根据学生在校期间和离校期间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如在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中,学生若出现帮助他人、文明守礼、尊老爱幼等善举,经师生共同认定后即可获得积分奖励。“善行超市”的开设激发了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性,并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得以逐步提升。
除了承担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沙粲还兼任陇家湾小学德育主任。她参与开发的“善行德育”校本课程,通过推进“六项修炼”和“十个一”工程,在全校师生心中播撒“教学相长”的种子,激发师生主动成长的内生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教”为“我要教”。
沙粲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时刻以身作则。她将德育理念融入课堂内外,以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一次,四年级的水桶坏了,积水漫流,她路过时立即拿起扫帚仔细清扫。这个看似平常的举动,却深深印在了学生们的心中。在她的影响下,学生逐渐养成了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出校门自觉排队、就餐时践行“光盘”行动等诸多良好习惯。
为让因家庭困难产生厌学情绪的男孩重拾信心,她多次家访耐心劝导;为让患有癫痫的学生安心上学,她自学急救知识悉心照料;为孩子买冬装,组织老师和部分学生安慰失去父亲的孩子……说到自己的学生,她的眼中总是闪烁着温柔的光芒。
善于担当、爱生如子、言传身教,沙粲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陇家湾小学的教风。她的学生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除教学工作外,她尤为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她定期与学生一对一谈心、开展预防性侵主题班会,还常常深入学生家中进行家访。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沙粲用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真谛。有一次,她在课堂上因身体不适靠在黑板上,学生们立即围拢过来,有的为她捏肩,有的让出座位……这些温暖的瞬间,正是她以爱育爱的生动注脚。
“教育是场马拉松,我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沙粲常常这样说。9年来,她在这所乡村小学默默耕耘,用智慧启迪心灵,用爱心点亮希望。结束一天的工作,沙粲回到宿舍。明天,她又将站在三尺讲台上,继续书写属于乡村教师的教育诗篇。在教室外的山路上,更多的孩子正循着这束“善行之光”,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记者 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