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施甸县:“三举措”点燃青少年地质科普研学“新引擎”
近年来,保山市施甸县充分利用何元乡地质科普资源,坚持“三项举措”,着力加强青少年地质科普研学活动,不断引导青少年解锁地球科学密码,切实感悟家乡地质文化魅力。
阵地建设:开辟地质研学“新路径”
紧紧抓住何元乡获评“三星级地质文化乡”机遇,充分用好用活何元乡地质科普资源,规划建设地质科普研学线路3条、研学点11个、标识碑1座、野外科普解说牌26块、地质科普中心1个、地质科普展示馆2个、地质科普长廊2条、地质科普墙画446平方米,编撰出版《施甸县何元海林檎地质科普研学手册》、《施甸县何元海林檎地质科普图册》等地质科普读物,为开展青少年地质科普研学活动提供了坚强的阵地和基础保障。
地质课堂:解码家乡亿年“新史诗”
以何元乡莽王村为中心的怒江峡谷周边区域,堪称地质宝藏之地。这里发现了距今5.5亿年至2.2亿年前不同时期的古生物化石群,涵盖古生代棘皮、笔石、珊瑚等10余门类100多种,其中海林檎、笔石种类之多、保存之完好堪称世界罕见。施甸县积极讲好地质历史故事,不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地质科普课堂,聘请地质科普专家以“何元地质演化史”等为主题开展地质科普讲座,以何元独特的海林檎等化石为案例,借助化石标本、动态地质模型等教具,生动阐释地层形成、古生物演化等知识。现场设置“化石拓印”“岩层年代排序”等趣味实验,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地质锤、放大镜等工具使用方法,深入理解“一石一土藏乾坤”的科学内涵,不断解码家乡亿年“新史诗”。
田野考察:触摸地球生命“新印记”
在何元古生物化石集中区域设置多个田野考察研学点,全县各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到研学点开展田野考察研学活动,让学生们不断触摸地球生命“新印记”。研学活动中,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科普专家志愿者的讲解引领下,学生们化身“小小地质学家”,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通过显微镜观察化石微观结构,并亲手采集三叶虫、腕足类等化石碎片。当一块块承载着岁月痕迹的化石被发现,欢呼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沉浸在探索的喜悦中。研学活动中,学生们还开展了化石拓印体验活动,同学们专注地将宣纸铺在化石标本上,轻轻拓印,化石的纹路跃然纸上,不断将研学的收获铭记心中。据统计,近年来,施甸县共开展青少年地质科普研学活动5000余人次。
“开展地质科普研学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丰富的地质知识,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愿同学们在未来,带着这份探索精神,不断追寻知识的光芒,传承和弘扬家乡地质文化。”何元乡地质科普专家陈老师说。
“何元乡拥有丰富的地质文化资源,是天然的地质科普教育基地。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持续深化‘地质+研学’科普品牌建设,以何元地质文化乡为核心辐射全县特色地质资源,常态化组织开展青少年地质科普研学活动,不断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为培育新时代地质科学后备军贡献施甸智慧。”施甸县科协负责人说。(李荣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