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态环境部:我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
记者17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近5年来,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均呈现上升趋势,昼间达标率由2020年的94.6%上升至2024年的95.8%;夜间达标率由2020年的80.1%上升至2024年的88.2%。
为了更科学地反映声环境状况,生态环境部推动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工作。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完成4005个点位的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监测能力实现从手工向自动的飞跃。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有关负责人说,生态环境部开展“千件万户”典型噪声投诉案件调度,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问题。2024年,部级层面共调度重点案件51件次;除西藏自治区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针对1500多件噪声投诉案件重点调度、加快解决,实现国家、省、市、区县协同联动,受益群众数量约50万人。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4)》,全国各地针对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等进行分类管理,采取多种防治举措,持续推进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上述负责人表示,为做好工业噪声“守门员”,生态环境部逐步将排放工业噪声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营者纳入排污许可管理,推动其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或填报排污登记表。截至目前,约17.7万家工业企业将噪声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十四五”期间工业噪声排污许可管理将实现全覆盖。
为推动解决“家门口”的噪声污染问题,生态环境部推动打造一批“消除杂音、睡得安心”的宁静小区。截至目前,全国共建设完成宁静小区2132个。
《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4)》显示,为解决公共场所噪声扰民问题,我国鼓励公共场所管理者设置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推荐使用无线耳机、定向音响等设备,减少噪声污染。202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在公共场所共设置700余套噪声自动监测设备、噪声显示屏。上海、深圳、杭州、金华、台州等城市通过安装定向音响打造不扰民广场舞活动区域等。
各地还依托智慧监测系统治理广场舞噪声等。比如,重庆市通过研发多维感知数据库应用系统,实现对广场舞噪声的智能化监测、固证、预警、处置。在现有公安视频前端“嫁接”噪声测试传感器等,将噪声类型进行AI大数据分析识别,实现对声环境全时空管理。当噪声超过设定限值,系统将通过声、光、电等方式向广场舞团体进行警示提醒;若警示、劝阻无效,系统还会自动启用专业设备阻断现场音响设备的蓝牙信号,切断噪声源。该系统在重庆市九龙坡区某广场投用后,广场舞噪声扰民警情同比下降26.8%。(李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