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滨城高新区:培育细分赛道“小巨人”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 讯 员 崔鑫鹏 杨雪瑞
近日,在位于山东滨城高新区的山东中柔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柔新材料”)实验室里,该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张旭杰向记者介绍了一种新材料。这种新材料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看似不起眼,却是制造手机柔性屏的关键材料。张旭杰说,它如同手机屏幕的“隐形盔甲”,既能保证机身超薄、轻量,还能使屏幕像纸张一样自由折叠而不受损。
近年来,中柔新材料将东华大学独家专利技术进行产业化,在新材料赛道上锻造出了竞争力。“公司销售额2023年为6000万元,2024年达到2亿元。”张旭杰说,“今年的订单量在去年基础上翻一番是完全可能的。”
成为细分赛道上的“小巨人”,是中柔新材料的成长理念,也是滨城高新区众多企业的追求。“我们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发展上,持续做好‘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低效清退’三道‘加减法’,加速推动园区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园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滨城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朱庆林说。
技术“王牌”打开全球市场
位于滨城高新区的滨州东海龙活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海龙”),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在船用发动机行业,东海龙的活塞具有尺寸大、科技含量高、性价比高的特点,这是公司的三张“王牌”。东海龙董事长张伟斌是技术专家出身,他向记者介绍,东海龙是全球最大直径钢活塞制造者,也是全球唯一钢活塞锻造加工焊接全产业链厂家。从钢活塞模具制作到锻造、热处理、焊接、加工等环节,东海龙均能在自家工厂完成。
作为一家外向型企业,如何直面不确定的国际市场?张伟斌说,尽管面临着关税压力,但凭借掌握的核心技术,公司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目前公司三四成市场份额来自欧美地区。
谈及“小巨人”的成长之路,张伟斌说:“为了做好一个活塞,我们已经坚持了21年。”
不久前,东海龙获得“一种焊接式整体锻钢活塞及其制造工艺”发明专利。“这种工艺能避免活塞摩擦焊产生的焊缝及其可能导致的发动机划缸风险,而且工艺简单,能一次焊接多件相同或不同的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张伟斌说,只有瞄准行业痛点持续发力,才能锻炼出企业的持续竞争力。
东海龙的快速发展是滨城高新区培育“小巨人”的一个缩影。在园区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滨州亚光家纺有限公司凭借独特技术,将有美容养颜功效的芦荟胶融入毛巾中,使毛巾成为化妆品,开辟市场新蓝海;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从种子研发起步,精心打造一条涵盖高端育种、订单种植、深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十大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条……滨城高新区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最大诚意营造良好环境
培育“小巨人”,需要园区管理者展现出更多诚意。在朱庆林看来,这种诚意主要体现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上。
中柔新材料在落地滨城高新区前,先后对六七个城市进行了考察。张旭杰说,公司初期规模较小,投资额有限,但滨城高新区却拿出了最大诚意,从成立专班、供地引资、项目立项、要素保障到手续代办,提供全方位支持。
正是这份诚意,打动了中柔新材料。在短短两年内,这家公司已将两个项目落地园区。
滨城高新区企业、安琪酵母(滨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琪酵母”)近年来持续推动新项目建设。滨城高新区瞄准企业需求,通过高效办理土地手续、施工许可手续,快速审批规划方案及优化施工环境等措施,为安琪酵母提供强有力支持,确保项目建设迅速推进。
“能否与滨州本地资源紧密结合,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安琪酵母副总经理贾瑞山说。在鲜酵母和半干酵母两个单品销量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后,安琪酵母并未止步。如今,依托滨州丰富的玉米及其副产物等生物质资源,该公司着手打造酵母制造绿色产业集群。公司研发出的酵母提取物,具有增鲜增味、降盐淡盐等特点,是一种天然添加剂。安琪酵母正在进行的另一项工作是“向微生物要蛋白”,即从酵母中提取蛋白,仅需几个小时就能获得优质蛋白质。贾瑞山介绍,一座1000立方米大型酵母发酵罐一年的蛋白产量,相当于10万至30万亩大豆的蛋白年产量。(王延斌 通 讯 员 崔鑫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