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新闻动态 >> 正文
多所高校以设计赋能、科技研发、志愿担当助力亚冬会——冰雪盛会背后的高校力量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4日 15:49:21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原标题:多所高校以设计赋能、科技研发、志愿担当助力亚冬会——冰雪盛会背后的高校力量

  冰雪覆盖大地之时,一场盛大的冰雪之约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拉开帷幕。2025年2月7日晚,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亚冬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举行。这不仅是一场冰雪运动的盛会,更是一次亚洲各国团结一心、共筑梦想的壮丽篇章。

  在这场冰雪盛会的背后,多所高校走出实验室,带着科研成果和学生队伍为亚冬会助力。从火炬塔的设计到颁奖礼服的制作,从采火装置的研发到场馆材料的升级,高校力量在亚冬会的各个角落闪耀。他们不仅参与了赛事的设计与服务,更为冰雪运动的发展注入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1

  设计赋能

  文化与艺术的融合

  “丁香花开,香满冰城”,亚冬会开幕式上,手提冰灯的孩子们与火炬手携手前行,共同点燃主火炬塔,耀眼的火焰伴随着璀璨的光影效果,照亮了冰城的冬夜。

  主火炬塔有个好听的名字“雪韵丁香”,主创团队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雪韵丁香”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哈尔滨的市花——丁香花。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教授介绍,设计团队运用参数化技术,将几何化的雪花与丁香花纹样精心排布于塔体上下两端,从空中俯视可以见证丁香花与雪花的“同心绽放”,与亚冬会“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的主题不谋而合。

  大到主火炬塔的雄伟壮观,小到颁奖礼服的精致细腻,都凝聚着许多高校设计人员的智慧与心血。

  本届亚冬会以“幻境冰蓝”为主题的颁奖礼服和亚奥理事会官员、赛会技术官员的多款正装,均由东华大学携手中国东航打造。

  “幻境冰蓝”的灵感来源于哈尔滨冰雪盛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巧妙融合了滑雪的流畅动感、卷轴如意帽的雅致意蕴、步摇发簪的灵动以及祥云腰带的吉祥寓意。礼服的前襟、袖口采用手工雪花形状纽扣,模拟雪花的精致外形,契合了亚冬会的环境与特性。蓝色象征着纯净和高贵、信任和可靠,代表着天空、海洋、冰川,表达友谊和信念的持久,与体育运动的精神一脉相通。

  2

  科技助力

  创新与效率的提升

  2024年10月30日,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倒计时100天之际,亚冬会火炬“澎湃”发布,寓意着本届亚冬会将充满活力与激情。

  为了呈现出最佳效果,参与火炬外壳设计制作的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孙高辉团队配合设计师,耗时4个月筛选出可用的透明特种功能材料,并进行了外壳内部支撑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保证了火炬整体稳定性。“团队从耐火、耐低温、透明度等方面对材料进行改进和升级,保证呈现出最好的效果。”孙高辉说。

  1月20日,第九届亚冬会火种在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区成功采集。本次火种采集仪式的采火装置,是一面用透明冰制作的冰透镜,“以冰燃火”成为最大亮点。

  冰透镜的设计、制作及相关设备的交互模式设计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杜兆群团队完成。团队与学校物理、机械等专业紧密合作,将一块200斤重的人造纯净冰进行车削、熨压后制成一面直径60厘米、重37公斤的冰透镜,还为冰透镜量身定制了一个虹膜机械结构开关,如同相机的快门,在采火一刻打开“快门”,将光线引进,点燃火炬。

  此前,杜兆群带领冰雪艺术工坊的学生们开展了长达十几年的研究,利用活水冷冻技术成功获得了稳定的人造纯净冰。这种冰无色透明,密度、可塑性和韧性均优于天然冰。

  为保证改造升级的场馆能够安全投入使用,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团队研发的治污喷剂应用于场馆建设。

  “我们采用高分子物表涂层技术研制的这款喷剂,以高压喷涂的方式喷在物体表面,在物体表面快速形成一层20微米到30微米厚的保护层,将污染物牢牢‘锁死’在材料内部,就像是为物体穿上一件‘隐形防护服’。”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团队负责人贺征说。

  3

  志愿担当

  青春与奉献的交响

  此次亚冬会上,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运动员在这里进行6个大项64个小项的赛事比拼。赛场内外,随处可见高校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满怀激情,朝气蓬勃,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成为亚冬会保障队伍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黑龙江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全面统筹、协调推动下,黑龙江高校的7000余名师生志愿者忙碌在各个场馆和服务场所,他们用真诚的态度、专业的服务,展示着龙江青年的风采与担当,成为亚冬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1310名大学生志愿者在亚冬会的26个场馆为盛会提供全方位服务,承担了亚冬会开闭幕式观众组织、氛围营造、人员引导、贵宾接待、场馆运行、语言服务等工作。此前,为了全面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他们参加了10个月的20多轮培训。

  作为亚冬会志愿者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带队教师不仅承担着赛事期间志愿者的培训管理工作,更亲力亲为、扎根志愿服务一线,为来自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及观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他们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过硬的能力素养,成为亚冬会志愿者队伍的中坚力量。

  亚冬会哈尔滨体育学院大学生滑冰馆志愿者主管、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辅导员刘国英表示,这不仅是一次服务赛事的经历,更是一段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奉献的珍贵旅程。(采写:记者 曹曦 任朝霞 通讯员 周稚荃 谷雪 胡莹洁 统稿:记者 梁昱娟)

责任编辑:杨春萍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