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无人机穿梭亚冬会赛场“当保安”
◎本报记者 何 亮
起飞、巡航、快速扫描……2月11日清晨,在哈尔滨亚冬会冰球馆内,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后张耀按下开关键,安防无人机随即快速起飞。
短短几分钟,安防无人机便在空中完成“巡视”,5000多个观众席位图像实时呈现在控制台的屏幕上。
“我们让无人机在室内长了一双‘眼睛’,能精准看到场馆内的‘细枝末节’。”技术研发负责人、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们研发的“5G+北斗”广域无缝融合定位技术,让安防无人机穿梭亚冬会赛场,为赛事安全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在室内,用无人机定位、巡视、生成图像,看似常规操作,实则困难重重,首先要突破的就是卫星信号弱、无人机无法起飞的难题。
邓中亮表示:“我们将5G信号与高精度视觉信号有效融合,使位置信息与图像信息耦合到一起,实现无人机的精准定位与起飞。”
“这个定位过程就像汽车司机借助倒车影像完成泊车一样,既有导航线路指引位置方向,又有视觉图像让人看到周围情况。”邓中亮说。最为关键的是,“5G+北斗”广域无缝融合定位技术,还解决了无人机室内外切换时的定位接续问题,实现不同信号“丝滑”切换,消除无人机室内外飞行的定位盲区。
能保障无人机精准起飞还不够,赋予无人机连续穿梭于室内外复杂环境的能力才是无人机巡航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通过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将图像与位置信息反演成几何模型信息,让后台服务器实时构建大型建筑物内部的三维地图,完成高精度实时定位和路径规划。”邓中亮告诉记者,对于长走廊、多出入口等复杂场景,无人机控制系统能提供极高的适配性,展现出快速建模与自主导航的强大能力。
在哈尔滨亚冬会冰球项目比赛期间,工作人员操纵安防无人机有序进行室内外巡检,实时监控无人机等低空飞行物,确保赛事安全顺利进行。
邓中亮表示,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除了体育赛事,“5G+北斗”广域无缝融合定位技术还能够在物流运输、应急救援、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创造更多价值。(何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