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新闻动态 >> 正文
麻栗坡:边境村的教育振兴密码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0日 17:41:29  来源: 文山发布网

原标题:麻栗坡:边境村的教育振兴密码

“感谢我的家乡昆老,感谢关心支持昆老村发展的叔叔阿姨!是这个大家庭让我走得更远。”拿着3000元的助学金,2024年刚考取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的侯菊十分激动,“我是昆老的第二个研究生,这份助学金的‘分量’很重,我会加倍努力,不负大家的期望”。

春节前,一场简短的助学金发放仪式在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昆老村委会举行,侯菊与同村的13名受助大学生一同得到了村委会发放的2024年助学金。据悉,本次助学金共发放1.5万元。这已是昆老村委会连续三年发放助学金了,目前已累计发放助学金5.45万元,惠及全村63名大学生。

助学金发放仪式

“硬核助学”的出处

一个只有628户2700余人的边境村委会,集体经济有10万元左右、全村经济60%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的村,为何能这样“硬核助学”?是什么底气让他们如此关心、支持和发展教育?

你也许从来没有听过昆老这个地方,但说起清末抗法英雄项崇周、20世纪80年代的“老黄忠”鲍朝元,大家应该知道他们的英名。他们正是出自昆老村委会。

“昆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英雄辈出之地。究其战略要地外,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前辈十分重视教育,文化人多。无论是清末我们项家的先辈,还是现在我们这一辈人,都把教育作为发展的出路。截至目前,昆老全村已经有大学生114人,其中毕业就业的有42名,在读的有72名。我们村小组大专以上文凭的人就有18人,占到了村小组总人口的15.8%。”谈到教育,昆老村委会野猪塘村党支部书记项楚南十分自豪。

项楚南是野猪塘村小组人,在其父亲卸任该村党支部书记时,村党支部又力选他作为书记,但他当时已任昆老村党总支副书记兼文书,担子本来就不轻,党支部党员公推的理由也十分一致:有文化、有想法、能干事!最后,他毅然挑起了双担子。同时,他也是昆老村委会班子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如今,因工作需要,他又被派到文山胜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任总经理,工作方向也从村级社会治理领域转向了经济发展领域。

在野猪塘村小组,正处级退休回村的项廷超十分关心家乡发展和后辈成长。2018年退休后,他特意将党组织关系转到野猪塘村小组,共同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他说:“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乡村的教育搞好了,乡村的发展也就上去了,发展的路子也就宽了。”2021年,野猪塘村党支部荣获“云南省先进基层党支部”称号,2023年该村被评为文山州“绿美村庄”。

正是重视教育的传承,让这个村儿有了“硬核”助学的底气。

家校社协同教育

“教育搞得好不好,除了有历史传承,关键是看家校社的协同配合搞得好不好。如果搞不好,再好的传承也会断。”昆老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项正林十分重视教育,他家有14人,二弟和三弟两家常年在外务工,他作为家中老大,在赡养父母的同时,还主动担起两个弟弟的子女的教育与监管责任,加上他的一双儿女,肩上担起了2个老人和6个子女的重任。项正林的家庭教育十分出色,目前,他的长子大学本科毕业、女儿正在上云南师范大学,两个弟弟的孩子也分别上高中、小学,孩子们的成绩都十分优异。因教育有方,项正林家庭于2024年被麻栗坡县妇女联合会评为“书香家庭”。

项正林常说,家庭教育正,孩子“三观”就不会跑偏。他不仅家庭教育搞得好,作为全村的领头人,他对村“两委”班子的教育学习问题也十分重视。2019年5月,昆老村“两委”班子学历都在高中及以下,包括他自己。学历低、能力不强,村“两委”班子作为村级发展的“头雁”,难以高飞!他在征求班子成员的意见后,决定全员进行学历提升,大家都十分赞同并参与。如今,村“两委”班子成员中除了1人专科未毕业外,其他人均已取得专科毕业证,有4人还攻读了本科。

项正林一家

村“两委”班子潜心学习的事,在各村小组间悄然传开,村民都为他们点赞。昆老村小组卢文奎说:“以前家里贫困,上不起学,我们吃了没有文化的亏,现在社会发展太快,很多行业被机器人代替了,我外出只能做一些粗活,卖苦力。但为了两个孩子,吃什么苦都值得,村里很重视教育,我也不能落后”。目前,卢文奎的长子卢光坤就读云南中医药大学,次子卢光红就读西南民族大学。像卢文奎这样的家长村里还有很多,他们在村“两委”班子的学习感召下,都在为下一代的教育向前奔赴,义无反顾……解决受助学生家庭的燃眉之急。群众的期盼得到关注,对村委会的支持力度达到了空前。

昆老村委会隔壁就是昆老小学,村委会与学校经常就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教师熊道金对此深有感触:“我是2020年9月大学毕业进入昆老小学任教的,当时学校的综合楼刚投入使用,综合楼的用地就是原来村委会的办公楼,为了给学校让出空间,村委会硬是想办法把楼挪到了另一边重建。而且平时跟村上的同事一起探讨教育问题,我也受益良多。学校的工作,村民十分支持配合,让我找到了‘家’的感觉。”

教育振兴效果初显

用好返乡大学生是昆老教育振兴的一件“要事”。每年寒暑假,昆老村都会召开返乡大学生座谈会。从村里走出去的“高才生”回村,是群众最有面子的事。大家坐在一起,讲讲所学所获,说说能为村儿里出什么力,也是回村大学生们的愿景。自从文山州行政村全覆盖建成“少年儿童之家”之后,大学生们全都报名成为志愿者,带着他们各自的才艺,有的教篮球、有的教画画、有的教跳舞……同时,也有的进入八角林中跟着学技术,还有的成为村级联防队志愿者,更有的到边境联防所义务值守……

大学生返乡座谈会暨安全教育会

项加强是2024年考取云南大学的大一新生,现在在读艺术与设计学院绘画专业,他也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关爱“一老一小”活动。他说:“能参加村里的事务是我的荣幸,我将用所学服务好家乡,为村里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昆老村少年儿童之家音乐活动课

人才回流反哺,乡村教育振兴效果初步显现。从1人上大学拖贫全家到鼓励上大学全员全过程资助,从出门务工到发展村集体经济在家门口就业……几年过去,群众意识增强了,干事创业的劲头也更足了,昆老村在教育振兴的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像昆老村委会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首推教育、人才振兴的做法在文山州还有很多,大家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促进了发展。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我们将全面服务好教育民生各项工作,与全社会一起推进乡村教育振兴,解决好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美好期盼。”文山州教育体育局局长胥仁政说。(通讯员 龙正勇)

责任编辑:杨春萍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