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嵊州越剧:高新技术增添戏曲魅力
◎洪恒飞 本报记者 江 耘
2025年春节假期,走进绍兴嵊州的越剧小镇,可不时听到婉转悠扬的曲调从青年游客口中唱出,与街巷间高悬的彩灯、张贴的对联相映成趣。在嵊州越剧博物馆艺术体验中心尤其热闹,人工智能(AI)生成越剧角色等项目颇具趣味性。
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发源于浙江绍兴嵊州,迄今已有上百年,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以优美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而闻名,也被称为“中国歌剧”,拥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碧玉簪》等诸多代表剧目。近年来,越剧不拘泥于传统,结合现代科技创新演绎形式,唤起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对戏曲的好奇心。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宣传策划部副主任韩斌告诉记者,越剧表演也在不断借鉴融合大型演唱会、旅游实景秀等大型演艺舞台设计,舞美灯光技术的应用,对越剧表演的改变尤为直观。
以浙江卫视“越韵中国年——2025越剧春节晚会”为例,在越剧演员陈丽君、范雅琪出演的唱段《断桥·下山》中,舞台屏幕随剧情发展而变化。特别是到“许仙”决心冒着风浪下山寻“白素贞”的情节,演员身形晃动、演绎船只颠簸的状态,搭配舞台屏幕上翻涌的风浪以及紧张激烈的声乐,使画面更有感染力。
在舞台上设置超高清LED屏幕,通过动态投影技术呈现如梦似幻的风光,或是采用分布式精准扩声技术和多角度照明系统,使整个舞台层次分明、光影交错,为观众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在如今的越剧演出中已不鲜见。
若论沉浸感,除了舞美灯光,扩展现实(XR)技术通过结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技术,创造出的表演效果令人耳目一新。此前,上海戏剧学院、上海越剧院联合高校、企业打造XR戏曲《黛玉葬花》,设计制作了“三生石畔”“荣国府”“沁芳桥”等相应的舞台三维场景模型。
该创作团队将若干舞台道具、布景以及越剧演员的表演合成在虚拟空间,开发专门软件,通过扩展现实设备的物体对象和图像识别跟踪定位技术等,获取“大观园”实体空间中的舞台艺术装置、建筑、道具等空间特征及定位信息,并将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叠加。观众能借助平板或虚拟现实头显设备,全景式自由观看演出,同时通过自由移动探索不同情境,实现“非线性”的观演模式。
传统戏曲除了在舞台、视觉方面下功夫,近年来还联合动画、游戏等领域尝试跨界。在2024最美的夜bilibili跨年晚会上,虚拟歌手依托全息投影技术“现身”舞台与越剧演员陈丽君互动,将昆曲《牡丹亭》、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京剧《霸王别姬》等经典剧目唱段串联。
早在2019年,游戏《王者荣耀》中的角色“上官婉儿”跨次元“拜师”越剧名家茅威涛。彼时《王者荣耀》与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合作,为游戏角色“上官婉儿”打造了一款限定皮肤。这一游戏皮肤以茅威涛演绎的梁山伯形象为基础,运用动态捕捉技术,对越剧名家潇洒飘逸的身段进行了复刻。
韩斌介绍,利用动作捕捉技术记录名家表演身法,建立数字资料库,创新学习模式,也是越剧利用数字技术的一个探索方向。结合现代科技,丰富呈现方式,越剧要持续保持年轻化,让年轻人乐于接触、有足够耐心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江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