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新闻动态 >> 正文
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用中文点亮老挝学生职业路上一盏灯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4日 14:59:02  来源: 云南省教育厅

原标题: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用中文点亮老挝学生职业路上一盏灯

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由昆明理工大学和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合作成立,于2018年7月揭牌,是老挝北部地区首个开设中文专业的高等教育机构。

中老铁路琅勃拉邦车站候车大厅内,精彩的中国戏曲、老挝舞蹈等表演吸引了不少旅客……日前,由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携手老中铁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2024年中华才艺进站点暨2025新年送福活动”,演员为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的老挝籍学生,以及老中铁路有限公司万象运营管理中心琅勃拉邦中心站职工。

自揭牌以来,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与相关单位合作,开设“中文+铁路技术”“中文+电气工程”“中文+机械工程”“中文+医疗术语”培训课程等,推动了国际中文教育和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实践驱动课程创新

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秉持“语言服务合作”理念,针对老挝多元化中文学习需求,构建了丰富的课程体系。

老挝提出要将本国打造为“中南半岛蓄电池”的目标,重点推进水电资源开发。基于这一产业背景,孔子学院与中国电建南欧江运维项目部合作,联合开展“中文+水电站职业教育”。该项目定向培训了58名学员,通过强化岗位技能和语言能力,为水电站运营输送了一批关键技术人才,助力老挝水电行业实现技术本土化。

在新能源领域,孔子学院携手中广核能源科技(老挝)有限公司,推出为期10至12个月的“中文+生产运维定向人才”培训项目。项目以系统化课程为基础,着重培养本地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和中文沟通人才。34名老挝本地学员通过培训,不仅掌握了电气工程技能,还具备了基本的中文能力,被企业优先录用,逐步成长为企业本地化发展的骨干力量。

此外,孔子学院针对中老铁路运维需求,向琅勃拉邦维保管理中心派驻中文教师,设计了3至5月为一期的“中文+铁路”职业技能培训。通过10期培训课程,累计超过400人次的老挝学员参与,总课时超过1000小时。培训覆盖零基础汉语到中高级汉语,以及铁路维保相关专业技能,满足了不同工区与岗位的实际需求,显著提升了中老铁路跨文化合作的效率和质量。

为保障中文教育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孔子学院注重标准化教学体系的建设。通过设立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推动中文能力测评的本土化,并结合实际需求编写行业双语教材。例如,《中文教程——电气工程》作为老挝首部行业中文和老挝语双语教材,为“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随着老挝经济结构的升级,孔子学院的“语言+技能”模式不断向新兴领域拓展。未来,孔子学院将在新质生产力行业探索“中文+”课程,培养一批在绿色能源、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这种“语言+技能”的创新实践,不仅回应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区域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还为国际跨文化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促进两国文化交流

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深化了中老文化交流。例如,在中老铁路沿线举办的文化活动以舞龙舞狮、书法等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同时融入老挝本地文化特色。这种双向互动的文化传播方式,不仅增进了参与者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也带动了更广泛的情感共鸣。

一名铁路员工说:“参与这些活动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两国合作的意义,我们是铁路员工,更是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这一评价表明,双向文化交流突破了传统单向传播的局限,为增进理解注入了鲜活动力。

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还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如“工匠精神”)融入“中文+职业技能”课程体系。例如,在中老联合电力项目中,一名老挝电力公司员工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中注重团队合作和追求卓越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展现出极强的责任心和执行力,获得项目团队的高度评价。这种教育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学员的职业素养,也增强了他们对中老合作的认同感,为两国共同发展培养了兼具专业能力与文化素养的本地化人才。

文化交流从短期活动向长期影响的转变,是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一直努力的重要方向。通过“汉语桥”比赛、“中国电影分享周”等活动,孔子学院逐步构建了中老文化交流的长效机制。值得一提的是,由孔院主办,老中铁路有限公司协同开展的“‘中华才艺展演’走进铁路站点”等活动,不仅丰富了中老铁路站点的文化生活,也为不同国家的乘客提供了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同时,孔子学院通过弘扬中国文化中的“和合”“共赢”理念,与老挝“团结”“友爱”的传统价值观形成了良性互动,促进了两国民众对彼此文化的理解。

“中文+职业技能”模式推广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以“中文+职业技能”模式为核心,通过中文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教育创新路径,成为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生动实践。

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聚焦老挝经济发展需求,开设“中文+电气工程”“中文+铁路”“中文+医疗术语”“中文+电子商务”等课程,覆盖电力、交通、医疗、商业等重点领域。数据显示,近年来,孔子学院累计举办培训20余期,培养了近千名学员,缓解了当地重点产业的人才短缺问题。

中老铁路中文教学项目的成功实践是该模式的典型案例。通过“中文+铁路技术”课程,孔子学院与中老铁路琅勃拉邦运维中心合作培养铁路调度和设备维护人才,确保了项目的高效运营。通过这一课程,老挝学员塔龙掌握了设备维护术语与操作技能,现已成为铁路运维骨干力量。这一实践不仅提高了区域基础设施运营的效率,还彰显了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巨大潜力。

此外,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依托中方合作院校昆明理工大学的学科优势,探索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基于老挝的产业特点和教育需求,孔子学院开发了“2+1”或“3+1”学制的“中文+职业技能”课程,将语言学习、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相结合,重点覆盖“中文+电子商务”“中文+旅游管理”等方向。这些课程既满足了“一带一路”倡议下数字经济和旅游产业的用人需求,又通过整合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资源,为跨文化教育的理论框架注入了创新实践。

“中文+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实践,揭示了中文教育在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潜力,并展现了教育服务经济发展与跨文化认同构建的可能性。从理论上看,这一模式以语言学习为基础,构建起职业能力培养与文化认同深化的桥梁,通过定制化课程设计和行业需求导向,展示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化路径。未来,这一模式可推广至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助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养跨学科、跨文化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教育支持。

自成立以来,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通过“语言相通、文化相融、教育相连”的创新实践,成为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推动力量之一。其中,“中文+职业技能”模式紧扣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跨文化教育提供了借鉴。

责任编辑:赵津津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