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部剧+一堂课,传递何种讯息?
10月10日晚,反映民族团结誓词碑光荣历史的民族史诗话剧《澜沧水长》在云南省大剧院演出。省委书记王宁等省领导与广大观众一起观看演出。
10月11日,王宁到云南民族大学作形势政策报告、讲授思政课,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回顾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光荣历史。
两天两场活动,传递何种讯息?
一部史诗话剧——演绎团结的和声
云南省大剧院内座无虚席,由云南省话剧院制作出品的《澜沧水长》迎来新一批观众。话剧以傣族同胞召存信百年之后的灵魂追问为叙事线索,还原了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民族工作队深入澜沧江畔村寨,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帮助,并动员各族代表进京参加国庆观礼的历程。
演出现场,伴随“大河水从哪里来”的歌声、“剽牛”仪式上震耳欲聋的鼓声、各民族热烈的欢呼声和“喝酒”“喝咒水”的场景……各族代表立下石碑,写下誓言,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形象愈发清晰。
召存信的饰演者章超告诉记者,中国共产党以“平等”和“尊重”,赢得了各族群众的衷心拥护。
时光荏苒,岁月流转。誓词碑上“一心一德,团结到底”的字迹熠熠生辉。
半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希望他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
牢记嘱托,接续奋进。透过《澜沧水长》这部话剧重温誓词碑精神,有特别的意义。
“民族团结誓词碑的背后,是各民族以心交心、心心相印。”执行导演常浩表示,这就是为什么70多年前,还处于半封闭状态的少数民族同胞能够义无反顾跟着共产党走,一起建设新中国的原因。
话剧以艺术的力量,跨越地域、语言、习俗的界限,让观众在异彩纷呈的表演中感受各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让我感受到了云南各民族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和共同的文化根基。”一位观众这样评价。
“就是要通过这部话剧让大家认识到,如今民族团结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主演施宁表示,要继续讲好誓词碑的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
一堂思政课程——共担团结的使命
云南民族大学是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此次,是王宁第二次来到云南民族大学。在志公堂报告厅,他与高校师生面对面作形势政策报告、讲授思政课。
“我们都是收信人。”王宁首先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他表示,要领会好重要回信精神的深刻内涵,传承好誓词碑光荣传统,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的砥砺奋进中,云南最为靓丽的篇章之一,就是传承和弘扬誓词碑光荣传统,始终保持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大好局面。
回望历史,1951年,48名各族代表在民族团结誓词碑上庄严签字。同年,云南民族大学的前身,云南民族学院成立。“这都是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史上的大事。”王宁表示,话剧《澜沧水长》讲述的就是誓词碑的故事。“民族团结誓词碑,既是一座历史丰碑,更是一条正确道路,也是云南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王宁从三个方面阐释了誓词碑的时代意义和重要启示——
(一)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幸福美好的大家庭。
(二)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的生命线,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三)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与同学们一起学习总书记的重要回信,讲讲民族团结誓词碑的这段历史,就是希望大家记住这段历史,不要忘了民族团结的来之不易,不要忘了今天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王宁说。
云南民族大学成立之初,有两项任务:一是招收各民族青年,培养成党的干部;二是集中民族地区的领导干部学习民族政策。如今,有越来越多来自全国的各民族学生在这里读书,大家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学在一起,互帮互助、其乐融融。“这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发展的生动写照。”王宁表示,面对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奋斗目标,回看走过的路、走稳现在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很多问题会看得更高、更远、更深刻。
从讲述历史脉络,到解析大事要事,再介绍国情省情,思政课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生动鲜活,让学生在启发中得出结论。
“作为拉祜族的一份子,我从小在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启迪下成长,脑海里曾无数次闪过盟誓的场景。”云南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李景榆表示,将以回信精神为指引,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促进者与守护者。”
“在党的领导下,家乡的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们的普洱茶走向了世界,我们的咖啡豆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生段欣怡告诉记者,有幸见证家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未来定将全身心投入家乡建设中去。
傈僳族学生李春宏说,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广大青年要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在云南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拼搏奉献,激扬青春。”
一言一语,句句铿锵。各民族学生用心声演绎出“民族团结进步”新的大合唱。(记者 孟奇 左志新 杨华 汪金玫 梁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