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新闻动态 >> 正文
重庆万盛:“蘑菇工厂”告别“看天吃饭”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09日 05:20:05  来源: 科技日报

原标题:重庆万盛:“蘑菇工厂”告别“看天吃饭”

◎本报记者 雍 黎

通 讯 员 叶 露 李雪薇

如何像工厂生产零部件一样种蘑菇?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万盛经开区”)探寻答案。

在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只见一簇簇饱满的金针菇从装满玉米芯、米糠等原料的塑料瓶中探出头来。

“使用新技术后,金针菇的单产明显提高了,而且菇柄粗细适中、菇帽饱满,品质非常好。”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食用菌菌种提升项目负责人易思富喜上眉梢。他所说的新技术,就是液体菌种技术。运用该技术可以实现高度智能化生产,从液体菌种培养到菌种接种环节,大部分采用机器自动化流水线作业,降低了人工成本和污染率。

作为万盛经开区食用菌行业的“领头雁”和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该公司自投产以来可日产食用菌150吨,年产5万吨。除包装环节需要人工操作外,制菌、装瓶、冷却、培养、搔菌、插片、采收等环节全部实现机械操作,生产无缝衔接,天天都能出菇。

在南桐镇岩门村食用菌种植基地,依靠科技设备,赤松茸也告别了“看天吃饭”。

“赤松茸一般在春季出菇,但由于我们采用了爱尔兰式保温棚,安装了恒温恒湿系统,目前基地里的赤松茸仍在陆续出菇,品质相当不错。”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恒温大棚和恒温恒湿系统的应用让基地实现一年365天、全天24小时不间断生产,产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

据了解,南桐镇岩门村食用菌种植基地于2023年12月竣工,总面积4800平方米,建有5个恒温出菇棚,预计年收入达85万元,年利润20万元。

这是万盛经开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缩影。万盛经开区将食用菌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加以重点培育,着力提升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推进食用菌产业工厂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成势。同时,通过“科技特派员+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当地组织食用菌专家对接食用菌生产企业和农户,开展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着力进行技术攻关。经过培训,企业工人和农户实操能力明显增强,工作效率得以提升,全区食用菌种植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如今,食用菌产业已是万盛经开区农业重点产业,拓展到鹿茸菇、赤松茸、黑皮鸡枞菌、猪肚菇、秀珍菇、羊肚菌、白参菌等10多个种类。万盛经开区成规模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达20余家,年生产食用菌5.5万吨,产值约6亿元。(雍 黎 通 讯 员 叶 露)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