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新闻动态 >> 正文
师泽如光 春晖四方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0日 16:23:35  来源: 红河日报

  原标题:师泽如光 春晖四方

冉红艳为学生讲解生物知识

何建春辅导学生

李忠刚为学生调解矛盾

李翠为学生上课

李兴磊与学生交流

  编前语

  教师是园丁,是灯塔,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灵魂的工程师。

  他们用智慧的火种点燃学子未来的希望,用爱心与耐心浇灌着每一棵“树苗”。

  他们始终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弘扬师德,默默奉献,敬业重道,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冉红艳:以教育为纽带 搭建友谊桥梁

  一大早,中国—赤道几内亚友谊小学校长冉红艳便穿梭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仔细检查学校的安全设施,确保每一位师生安全无虞。“同事总说我像一头拓荒的老黄牛。”冉红艳笑着说。自2011年担任金平县第一小学校长以来,冉红艳便将责任与担当深深植根于心。

  2015年4月,赤道几内亚共和国总统特奥多罗·奥比昂·恩圭马·姆巴索戈访华期间,宣布了一项决定:为中国云南省金平县捐建“中国—赤道几内亚友谊小学”。这不仅加深了中非之间的友谊,也为金平县的孩子们搭建了一座通往世界的桥梁。随后,金平县第一小学被赋予了新的名字——“中国—赤道几内亚友谊小学”,成为中非友谊的又一见证。

  冉红艳深知,教育是中非友谊传承的重要纽带,更是促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石。

  “我们会将这份友谊,贯穿于学校的整个发展过程当中。”冉红艳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学校的日常教学中,举行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中非友谊的珍贵与深远。

  教师节临近,冉红艳依然忙碌着,她的身影穿梭在教室、操场、办公室之间。“我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蝴蝶校长’,她在工作中对同事、对学生都很负责,就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该校教师韦然告诉记者,在教学中,冉红艳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在教学中,冉红艳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能力。同时,她在生活中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经常与学生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思想和情绪上的变化,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

  在冉红艳的带领下,中国—赤道几内亚友谊小学正成为中非友谊新篇章中的一抹亮色。

  何建春:丹心耕耘30载 情洒乡村教育路

  在石屏县宝秀镇的高玮希望小学,有这样一位教师,她以30余载的坚守,诠释教育的真谛;她以无私的奉献,为乡村孩子点亮了知识的灯塔。她,就是何建春。

  “让每一片绿叶充分享受阳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茁壮成长。”这是何建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作为寄宿制班的班主任,她每天清晨便踏入校园,检查宿舍卫生,陪学生晨扫,组织学生早读;晚上,她依然坚守在岗位上,指导学生自习,直到夜深人静。这份坚持与付出,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学生生病时,主动带他们去看病;学生缺少学习用具时,及时为他们购买……在何建春的关爱下,许多原本自卑、孤僻的孩子变得开朗自信,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升。

  在课堂教学中,何建春精益求精,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她的课堂,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作为年级组长,何建春还积极带领高年级组的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在她的带领下,高年级组的教学成绩稳步提升,多次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

  33年的教育生涯,何建春收获了无数的荣誉与赞誉,但对她而言,真正让她感到幸福和满足的,是看到孩子们在她的关爱与教导下茁壮成长、展翅高飞。如今,虽然已临近退休,但何建春依然保持着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继续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常说:“看到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李忠刚:爱融乡村教育 情注三尺讲台

  在绿春县,有这样一位教师,他如同一盏明灯,以炽热的爱心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以饱满的热情坚守在三尺讲台,用知识为乡村孩子照亮前行的道路。他便是绿春县大兴镇三八街小学校长李忠刚。

  “无爱不成教,育人先育心。”这句话是李忠刚教育生涯的真实写照。自1996年踏入教育领域以来,他始终扎根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用实际行动诠释教育的真谛。

  在绿春县的偏远乡村,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孩子们的求学之路并不平坦。然而,李忠刚从未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无论天气如何恶劣,他总是风雨无阻,穿梭于乡间小道进行家访,用爱心和耐心劝导那些徘徊在失学边缘的孩子重返校园。

  “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我心中最珍贵的宝石。”每当接手新班级,李忠刚总会在黑板上写下这样温馨的话语。他曾坚持寻找并成功劝回一名离家前往广州打工的女生。他用对乡村教育的热爱与执着,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的心。

  在教学上,李忠刚总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边疆地区学生对科学学科认知不足的现状,他深入研究,撰写了《农村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一文,荣获省级论文竞赛二等奖。课堂上,他通过巧妙的情境模拟、生动的实验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李忠刚还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才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改编歌词、创作乐谱。他改编的《写字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正确的书写方法;他创作的《毕业无语》让六年级的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离别的情愫。这些歌曲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而且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李忠刚的辛勤耕耘下,三八街小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提升,学校的综合考评成绩也名列前茅。

  如今,李忠刚的学生遍布五湖四海,正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李翠:用心耕耘 用爱育人

  “创新与实践是教育的生命力所在。”这是河口县老范寨乡中心小学校长李翠一直秉持的教育理念。

  自2004年3月投身教育事业以来,李翠潜心教研,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课前深入备课,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多交流、善分享、会倾听、懂互助、勤反思,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她注重汉字书写教学,创建教师基本功展示墙,组织教师每天进行书写示范;注重阅读教学,设置黄金3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注重德育教育,将德育渗透融入学科课程,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为人师者,不仅是学生求学的引路人,更是亲人,是朋友,他们用爱呵护学生的成长和蜕变。

  “教学要一切为学生,为学生的一切。”李翠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面对学校留守儿童较多、孩子心理压力较大这一情况,她一一走访,和家长沟通交流,并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教师。

  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针对性、实效性,李翠还不断拓宽学识领域,先后取得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证和心理健康咨询证。她结合校本化、个性化要求,将“表达性艺术治疗”创新性改编为“表达性艺术创作”融入心理课,通过绘画、做手工、玩游戏等好玩又有趣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

  从教20多年,从班主任、辅导员到教导主任、教学副校长,再到校长,李翠一直在教学教研的道路上刻苦钻研。

  2023年9月,李翠调任河口县老范寨乡中心小学校长,开启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管理工作:制定贴合校情的规章制度,强化内部教学管理,形成综合考评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开齐开足课程,课表设置搭配合理;以活动为主线,以探究、体验、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其特长……

  丰硕的成果,是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李翠被评为“2024年度云南省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优秀教师”,她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和肯定。“是李老师让我相信,我也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她教过的一名学生如是说。

  李兴磊:躬耕教坛铸师魂 扎根乡村映初心

  屏边县第二中学教师李兴磊从教22年来,始终站在教育工作的前沿,初心不改,在屏边的热土上留下了一串串足迹。

  2003年,李兴磊通过招考进入屏边县白云乡底土小学当教师。当时,学校条件艰苦,交通十分不便,但这些都没有难倒他。“学校交通不便也不全是坏事,我正好以校为家,吃住在学校,反而有更多时间来钻研教育教学方法。”李兴磊笑着说。

  记得有一次,班上有位女生没来上课,李兴磊得知她准备放弃学业、外出打工时,第一时间找到她,将她带回学校,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并让她经常与远在广东的父母视频通话。渐渐地,女生逐步转变了思想观念,最终回到学校努力学习。

  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学生生病发高烧,深夜背学生去医院并自掏腰包垫付医药费的是他;下课在教室里和学生谈心的是他;放学在办公室辅导学生的是他;周末走访学生家庭,取得家长信任和支持的也是他……李兴磊将一腔挚爱奉献给了家乡,用爱和责任托起孩子们的梦想与希望。

  从白云乡底土小学到屏边县第五中学,再到屏边县第二中学,改变的是就职学校,不变的是李兴磊扎根乡村的心和对乡村教育事业的执着。有同事不理解他为何一辈子待在乡村,他说:“人人都往条件好的地方去,这里的孩子就没人教了,乡镇学校就是因为教师不稳定,教学质量才难以提升。”

  李兴磊坚守初心、无私奉献,最终收获了优异的教学成绩:他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经常名列学校前茅;他先后荣获县级优秀教师、县级优秀暨康运杰出教师、乡级优秀教师等称号……

  在芳华翩跹的光阴里,李兴磊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如今,那些学生有的在读大学,有的已经成家立业,有的和他一样成为了教师。“我觉得教师是最光辉的职业。”秋日的阳光洒在李兴磊的脸上,写满了幸福。(记者 黄传龙 王美红 周勇 李梓毓 王金河)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阎素素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