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新闻动态 >> 正文
云南大学: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0日 08:49:00  来源: 云南日报

原标题: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呈贡校区明远楼。

谷雨时节的云南大学校园内,玫瑰月季次第开放,银杏油杉绿意盎然,处处生机勃勃。

2023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向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提振了云大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百年的精气神,为学校办学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年来,云南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以重要贺信精神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3815”战略发展目标,落实全省教育发展大会、云南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双一流”建设专题会议要求,聚焦“六个高质量”和“六个一流”,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全力开创百年云大新局面。

牢记初心使命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一片片灿黄色稻草搭建的舞台上,青年费孝通与老年费孝通穿越时光对话,将现场观众带回了80多年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辉煌时期——魁阁时代。

2023年12月,原创话剧《魁阁》在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学生会堂上演,云大师生将情景教学与艺术创作相结合,把历史文献搬上舞台,探索“魁阁育人”模式的话剧实践,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该剧既是学校“课堂革命”教学改革的重要探索,又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以话剧为突破口,“魁阁育人”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了通识课程、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读书会、工作坊、田野专题调查、纪录片拍摄、学术讲座、学术辑刊等教学矩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

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提升立德树人成效为目标,着力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能力和水平,大力办好思政课。同时,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内涵建设,不断创新育人模式,把握育人特色,提升育人能力,构建了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解决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开辟多路并进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将课程思政纳入“一流大学”建设考核指标;研究制定“理解中国”育人计划实施方案、融合教育实施方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育人计划方案,着力打造3大思政育人新品牌;以云南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为依托,出台《云南大学关于深入实施课程思政的指导性意见》,建立由学院党委、学科团队、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组成的五群体教研机制;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拓展教育”进阶式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实施“方案—大纲—设计—课堂”四级联动策略,针对专业特点和课程特色注重分类推进,较好解决了课程思政“硬融入”问题;推行专业思政阅读计划,设置2个阅读学分,通过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会、读书交流会等多种形式考核,以培养学生的学科使命、专业精神、专业责任感为目标,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活化基层教研,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系统开展课程思政系列专题教研活动,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与教学团队建设能力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研究”“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策略探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进课堂”等主题,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浸润式思政教育新模式,让新思想、新理论“热气腾腾”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内心。

持续加强专业建设,打造民族与边疆等五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品牌。加强学风建设,推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走深走实。新增1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截至2023年6月,总数达27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在14所部省合建高校中排名第一,占全省高校的60%;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26项、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3项,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

东陆校区会泽院。

坚持特色发展 建设边疆民族地区世界一流大学

不久前,由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提出并主持研制的“多通道测光巡天望远镜(梦飞)”发布了国际首帧真彩色天图。从建成世界首台大视场、多通道高精度成像巡天望远镜到首次获得蓝黄红三通道同时出光的天体图像,梦飞巡天望远镜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正是学校建设边疆民族地区世界一流大学的生动实践。

资源植物研究院多年生稻研究团队的多年生稻技术被纳入非盟农业技术推广框架。团队与中国企业合作,在乌干达、马达加斯加、布隆迪、马拉维等国与当地机构合作开展多年生稻规模性试种的同时,拓展商业化推广。

独具特色的区域国别研究以建设一流学科为目标,重点围绕区域国别理论与实践、东南亚研究、南亚研究、西亚非洲研究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别调查与研究等领域,探索交叉融合发展,与民族学、经济学等学科开展对话,形成了区域国别研究理论体系。

一年来,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构建起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学科新体系,实现“一个引领、两个第一和三个中心”的目标,即民族学引领民族研究发展,生态学、政治学处于全国第一方阵,生命科学、古生物研究、天文学三个世界一流科学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同时,大力发展新医科、新工科,设立学部、组建一批特色研究院,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带动学科整体发展。

目前,民族学、生态学、统计学实现全国引领,A类学科数在全国14所部省合建高校中排名第一,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前1%学科增至9个,人工智能、新能源材料、生物医药、区域国别研究等“四新”学科、交叉学科取得新成绩,29个学科上榜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新增5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入选“新基石研究员”项目,1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新增“四青”及以上高层次人才10人,建成民族学、生态与环境、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等人才高地,全省高校近半数国家高层次人才汇聚云大,有力支撑云南人才强省战略。国家自科基金立项数、资助率、资助金额再获突破,获杰青1项、优青2项、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在《自然》《科学》《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论文7篇;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各1个,获批国家级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和重大项目数稳居全国高校前列,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教育评价改革持续深化,发布新版《云南大学章程》,办学自主权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呈贡校区天文台。

坚持服务导向 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临翔苹果科技小院将温带水果引入亚热带地区种植,首次在临沧水果产业中创新推开“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互联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隆阳咖啡科技小院立足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咖啡生产一线,以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模式创新为核心,搭建了综合服务与研究生培养平台,小院师生面向广大咖农开展技术培训,为咖啡全产业链服务。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云南大学建立多年生稻、花卉、苹果、咖啡、马铃薯科技小院,带领师生扎根乡村,开展技术研究与推广。同时,以科技小院为抓手,把课堂教学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一年来,学校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三个定位”的重要指示,以及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研编《云南植被志》,持续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三卷的缅甸语、老挝语、印地语等5个语种翻译、出版和推介。持续深入开展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影响力不断提升。教育、科技、人才持续助力乡村振兴,智能化苹果矮砧种植早熟苹果初见成效,创设临沧茶陶文产品牌,认真开展“县中托管”工作,与3所对口帮扶高中签订托管帮扶协议,承办文旅部中国非遗研培计划研修班。

同时,发挥民族与边疆学科群优势,努力构建中国特色民族学自主知识体系,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发挥高原山地生态与地球环境学科群优势,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原湖泊治理等开展研究,服务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和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新增西南跨境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挥地缘政治与区域国别学科群优势,聚焦共建“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文明交流互鉴,组织开展中华文化“走出去”和文明交流互鉴“西南通道”建设,共同发起成立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建成7个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服务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持续建设世界一流的生命科学、古生物、天文学研究中心,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努力在优势特色领域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强自立;根结线虫生防技术、多年生稻、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等实现转化或获得社会资本投资推进研发;降尿酸天然健康产品、纳米抗体衍生药物研发取得重要进展;与企业联合研发的医美产品和疫苗即将量产。

云南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发挥学科优势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3年初,由云南大学牵头,来自全国18所高校的875名师生奔赴云岭大地42个样本县(市、区)的348个行政村,展开了一场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

学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聚焦在对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经验的发掘与总结上,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继承发扬云南大学开展田野调查深度融入社会办学的传统和优势,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实地调查和访谈,全面发掘和总结了云南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经验,形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独特高校样本。

一年来,学校发挥学科优势,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云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计划》。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为依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在全校本科生、研究生通识课中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在人文社会科学相关专业中开设《中华民族发展史》《民族学通论》《民族政治学基础》等课程,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进头脑;以增进共同性为着力点,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与经验、各民族共建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边疆各民族共建中国式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兴边富民与边疆治理等内容,组织任课教师、教学团队编写教材和辅助读物;聚焦时代特征,以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为核心,优化课程结构、架构知识体系、革新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和完善以“知识+田野+语言+技术+艺术”为核心的“五维育人体系”;举办学术新人铸魂论坛和系列征文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专业、不同角度表达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理论与现实贡献。

同时,切实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进”,深化“五个认同”,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深入实施《云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计划》,围绕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智库建设、社会服务、队伍建设5个模块和19个方面抓落实。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层论坛,编写《中华民族发展史》等教材,一批重要理论研究成果受到党中央和有关部门充分肯定。依托国家一流学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教学科研平台,努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为边疆繁荣稳定、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云大贡献。

展望未来,云南大学党委书记周学斌说:“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不断激发全校师生团结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努力推动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 陈怡希)

责任编辑:赵津津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