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五年来,云南艺术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守正创新,善用“大思政课”,着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德艺双馨的新时代艺术人才。
守正创新,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始终将思政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政治领航、示范引领、课程为本、学科聚力、人才支撑、保障到位“六个着力”,扎实推进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学校定期研究思政课建设,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十四五”规划、第五次党代会报告、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制定了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实施方案、思政课建设实施细则、“四史”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施方案、“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不折不扣落实思政课专任教师岗位津贴、职称评审“三单”,千方百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配备。书记、校长坚持“同上一堂思政课”,上好“开学第一课”。校领导走进思政课堂授课、听课,到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场调研思政课建设,增强了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的信心。
党建引领,建设“六个要”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打造为省级“示范院(系)党组织”。五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获评云南省第十八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教工第三党支部被选树为省级“一流党建示范党组织”,获评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宣传思想理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等。
马克思主义学院把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思政课建设的强劲动力,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要求,建设“经师”与“人师”统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以赛促教,思政课教学比赛捷报频传。2名教师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中荣获二等奖。在省级择优遴选的基础上,选派4位教师代表我省参加粤桂琼赣滇五省(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4位教师均获二等奖。五年来,思政课教师在云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9项和二、三等奖若干项。1个团队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云南赛区二等奖,1名教师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云南赛区暨第六届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项目带动理论宣讲成果丰硕。2门课程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5项成果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个教改项目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被列为省级、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指导并选送多件学生作品参加“全国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艺术作品展”,并多次获奖。借力发力培养名师。2名教师获“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2名教师获“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2名教师分别入选云南省委宣传部和共青团云南省委宣传团成员。
启智润心,“三大举措”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通过开设周五“学思悟”思政理论大讲坛研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每月定期召开集体备课会、“磨课”等三大举措,持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研修阐释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是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灵魂。2021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创设周五“学思悟”思政理论大讲坛,集中学习、宣讲、阐释党的创新理论,让思政课“实起来”,将枯燥无味的文件语言变成富有“时代味”“真理味”的生动讲述,真正让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三进”“燃”起来,让广大师生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实现入脑入心。
高质量集体备课是保证每一堂思政课都有效的关键。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式,发挥“统编教材+配套课件+示范讲义+集体备课+实践研修+研究阐释”合力作用,推动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全面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磨课”是践行“八个相统一”的重要保障。大力推广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在专家指导下,教研室集体精心打磨出越来越多让学生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引“共鸣”、品起来增“回味”的高质量思政课。
善用“大思政课”,聚焦“党建+思政+艺术”建设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云南艺术学院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善用“大思政课”,从大视野、大历史、大体系三维视角进一步构建“大思政课”。
“七彩云南”彩车
构建育人大格局,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五年来,云南艺术学院聚焦“党建+思政+艺术”,积极推进思政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作展演、社会服务有机融合,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红色旋律贯穿艺术实践全过程,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特色优势,把思政教育融入文艺创作、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创作的《小萝卜头》《永远的保尔》《西部版画新力量》等一批弘扬主旋律的艺术作品在国内20余个省市巡展巡演,参与设计制作展演的“七彩云南”彩车获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地方彩车“华美奖”。同时,立足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建设的生动实践,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为切入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主线,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搭建育人大平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2022年,云南艺术学院获批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艺术精品弘扬科学精神,借助“艺术+科技”,充分发挥艺术学科专业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积极建设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下一步,将以数字赋能思政课教育教学,以数字技术聚合教学资源、呈现教学内容,构建党建引领、思政铸魂、艺术呈现、科技赋能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沉浸式”虚拟仿真体验空间和原创性艺术思政数字平台。
实现育人大协同,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云南艺术学院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体现艺术专业优势,凸显思政课基础性主导性地位,推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实现党建与学科建设同频共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日常思政工作与思政课程有机融合,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党建+思政+艺术”。将党建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促进基层党组织的“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着力破解“两张皮”。目前,以“思政+艺术”为特色的课程思政已取得一些成果:开设“艺术名家领读经典”全国思政公开课,“艺术名家讲思政”“艺术经典作品中的党史故事”等线上线下公开课;学校获批省级以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省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5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思政课实践教学已初步形成思政课堂实践、课程思政实践、校园社团实践、校外社会实践以及教学基地实践“五位一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云南艺术学院 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