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国北方最早石器装柄使用证据发现——九万年前古人拥有高超打制技术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01日 02:30:33  来源: 科技日报

原标题:我国北方最早石器装柄使用证据发现——九万年前古人拥有高超打制技术

1月3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利用三维拼接、3D建模、微痕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发现,9万年前的萨拉乌苏古人类已经掌握了十分高超的小石器打制技术,并且能够为石器修铤进行装柄使用。这一发现是当前中国北方地区最早的石器修铤装柄使用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考古科学杂志:报告》。

萨拉乌苏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漠南缘,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地点之一。目前馆藏的萨拉乌苏旧石器遗存,主要来自于20世纪20年代初发掘的邵家沟湾地点和80年代发掘的范家沟湾地点。

“这两处各发掘出石制品约200件,邵家沟湾地点发掘出的石制品现藏于法国巴黎的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范家沟湾地点发掘的石制品保存在我们所。”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杨石霞介绍。

这些石制品的共同点是:尺寸小,分类和描述困难。“这限制了科研人员对这批材料本身的深入解读,也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界对于萨拉乌苏石制品的定位存在争议。”杨石霞说。

为克服石制品尺寸限制,进一步挖掘萨拉乌苏石制品所蕴含的古人类技术与行为信息,研究人员近期对萨拉乌苏范家沟湾地点出土的石制品进行了再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萨拉乌苏石器业属于石核—石片工业,其具体特点包括:石制品尺寸极小、绝大部分小于2厘米,石制品中的工具修理得极为精细。

“这些特点一方面说明了当时的古人类掌握了十分高超的打制技术,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石料的高度开发和充分利用。”杨石霞解释。

同时,从微痕分析的角度,研究人员识别出萨拉乌苏修铤工具确实有被装柄使用过的痕迹,“铤”即石器上连接柄的部位,方便将其捆绑于柄上。

“这是首次从微痕角度探讨萨拉乌苏古人类如何使用这些小型石器。”杨石霞说,已发表的研究显示,范家沟湾石器制品的最新光释光年代为距今9万年以前,这也意味着这一发现是当前中国北方地区最早的石器修铤装柄证据。

杨石霞表示,尽管目前无法明确萨拉乌苏石器生产者的身份,但他们高超的石器打制技术、高效的原料利用效率和先进的工具生产意识,为认识该区域晚更新世初古人类技术发展水平提供了重要信息。(陆成宽)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