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云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双语宣讲理论实践小分队前往丽江市古城区纳西族传统村落普济村,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双语宣讲”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参加了普济村乡村振兴工作启动仪式。一年过去了,这个村的乡村振兴搞得怎么样了?有了哪些变化?下一步怎么办?围绕这一系列问题,近日,小分队再次走进丽江普济村开展连续性的跟踪调研。
云南民大“三下乡”小分队 供图
普济村位于丽江坝西山片区,有69户285人。村内自然风光秀美、人文风貌独特,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在多年前,村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农民要致富,关键在养猪,只要养起猪,有房又有车”。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全村近一半村民从事泔水猪养殖,由于缺乏科学指导,村里到处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成风,污水横流、臭味熏天,原有菜地、果树被破坏,环境一度成为了“脏乱差”的城郊结合部反面典型。
曾经的普济村 供图
村长和茂根介绍说,在古城区泔水统一处理的背景下,村子的泔水猪养殖与现实的政策格格不入,村子如何转型成了当时最棘手的问题,此时的普济村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也进入了徘徊期。2021年,普济村一组换届产生了新一届的村委班子,和茂根当选组长,作为曾经在部队五年培养教育的退伍军人,和茂根坚信: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出路,于是和茂根把发展作为村子首要目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弘扬传统革命精神,通过会前唱红歌等措施,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同时对各种乱象进行了全面的治理,普济村全体党员群众下定决心,共同参与、共同发力,攻坚克难,走出了一条提升人居环境促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拆除危旧房屋、修整村里道路、绿化硬化、户厕改造、风貌改造……全村上下以昂扬的姿态,正在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民大同学在普济村调研 供图
小分队员在村子石榴广场和村民一道唱红歌、开展宣讲活动,几天来,他们看变化、访实情、听民声、话发展,深入到普济进行沉浸式调研。“我家原来的老房子非常破旧,东面是猪圈,脏乱差很明显。今年村里有规划以后,就重新修建了房子”,普济一组村民和雪娟在拆除危旧房屋过程中,积极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普济村通过道路改造、个别农户搬迁等方式,改扩建了一条12米宽的通村道路、一条6米宽的通户道路。69户村民中有51户主动拆除了部分院墙、大门、房屋,累计自行拆除不和谐建筑1.3万余平方米,确保了规划蓝图得以落实。小分队在村里调研中,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今天为乡村建设让路,就是为明天乡村振兴铺路。”
民大同学在普济村调研 供图
“以前村子的小沟里都是粪水,现在把环境搞干净、房前屋后搞漂亮,让我们大家有地方休闲娱乐,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普济一组村民刘登明感激地说。一年间,普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崭新气派的牌坊、设施齐全的广场、鸟语花香的公园、错落有致的民居建筑、郁郁葱葱的小花园……展现是的一幅恬静安逸的美丽乡村画面。村子变美了,生活变好了,对普济村村民来说,最幸福的事不仅仅是乡村面貌的焕然一新,更是生活的改善和不断提升的幸福感。
如今的普济村 供图
“坚持记住乡愁、留住乡韵、处处是景,着力打造美丽宜居村庄。”如今的普济村,村道得以扩建,曾被猪圈、污水侵占的花园、果园、菜园得以重现,古井文化遗迹得到修复,村内古树得到挂牌保护,恢复了“吃得到乡味、听得到蛙鸣”的古村落景观。村小组主动融入丽江旅游发展大局,找准村集体发展与村民的利益联结点,按照“一村多业、一户一产业”的思路,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纳西特色餐饮、观星民宿等乡村旅游产业,组建乡村旅游服务队,确保每户村民都有致富路子。普济村成为了古城区“典型引路法”生动的实践,成为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普济经验”。
“目前,普济村居住环境盆景化、产业发展特色化、村庄建设品质化已初见雏形,到2025年,将打造成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山水观光、康养度假、摄影旅拍为一体的旅游生态新区。”和茂根说。
分队队长和松鹏说,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践,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深刻理解相关的政治理论和中国政治现实,真正理解了精准扶贫至乡村振兴的历程,探索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我们将把乡村土地上亲眼观察、亲身体会的“普济经验”撰写成调查报告和论文,使自己从参观者变成体验者、传播者、传承者。
云南网 通讯员 木公